以這次雲南之行真的事關李家的興衰成亡,只要失敗,李成梁必然會被一擼到底,以後也不會再有帶兵打仗的機會。
李家,或許他唯一還會給機會的只有李如松,畢竟三大徵這位可是參加了其中兩次戰役。
人的名樹的影,魏廣德還是願意給他機會的。
第二天,魏廣德去內閣辦公,也就把兵部的事兒徹底拋到腦後。
這段時間戶部被召進內閣非常頻繁,沒辦法,從四月開始江南各地就開始頻發水患。
四月徐、淮大水,五月,淮安、揚州諸處又發生水災,六月初一日,浙江杭州、嘉興、寧波、紹興四府,大水海溢,湧高數丈。人畜淹沒、廬舍倒塌無算。蘇州、松江、常州、鎮江諸府亦大小水災。
為此,各地撫、按官紛紛上疏請求減免田租、救濟災民。
戶部令撫、按官選派賢能官吏,從公調租,分別輕重,以便酌情處理,又說:淮、揚等處減租救濟所費錢糧,總計應徵並已發出的已達銀五六十萬兩。
國家經制,各有正項,非專一方,雖緩急之勢當知,而無已之求難繼。
而且救荒無奇策,求其策之善者,全賴有司首先選派不擾民的廉能官督治地方,其次是根據實際情況就地設法解決困難。
如果單純依靠國家救,不僅不能及時解決困難,而且以國家之大,國家財力亦難以滿足。
戶部為此,上奏內閣,請求對各地貪酷成性及年老有病、且已經無法勝任本職的官員罷免。
對此,魏廣德有不同意見,建議還是等水患平息後再由都察院派出御史核查、罷免。
在這個救災的關頭任免官員,實在是不智。
要知道,朝廷真這麼做,怕是下面的官員為了保住自己頭頂的烏紗帽,什麼事兒都幹得出來。
到時候不顧民間百姓死活,一味瞞報災情可怎麼辦?
只不過魏廣德的反對,這次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畢竟,這次參與討論的官員是以張居正派系為主,不管是戶部的王國光還是吏部的張翰,都認為應該儘快罷免不稱職官員,免得他們在這個時候禍害百姓。
魏廣德爭不過,也不爭了,讓張派放手施為。
不過在心裡,多少還是有些不痛快。
其實,兩個策略無所謂對錯,只是站在不同位置看待問題。
畢竟朝廷定下的章程,其實都是雙刃劍,有好有壞,就看下面的人如何處理,是揚長避短把優勢或者劣勢發揮出來。
反正魏廣德對大明官員的操守沒什麼信心,對處事效率也不看好,才擔心因此會讓喜多無辜百姓枉死。
而此時,舊港方向終於有訊息傳來,在大明南海水師南下後,對周圍番邦發出公文,明確舊港宣慰司地位後,包括亞齊、巴章等鄰邦都沒有人提出異議,也沒人敢提出質疑。
開玩笑,大明近三百艘戰船就停在舊港,誰要是不服,可不就是給大明出手教訓的理由。
即便是馬六甲的葡萄牙人,在得知大明要恢復所謂舊港宣慰司後,也表示理解和接受,並願意和舊港持續進行貿易。
不過,這些都是早有預料的結果,魏廣德最關心的飛龍國殘部也有了訊息,俞大猷收攏近四千人馬可用於在緬甸用兵。
結合南海水師可動用兵力,在不從南洋藩國借兵的前提下,南面攻緬可動用六千餘人。
局勢,已經對大明越來越有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