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大同(3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承擔責任,喜歡儘可能推卸責任。

當然,功勞是不會往外推的。

只要關鍵時刻指出那些不足,如果霍翼要強行推動此事,他不僅可以上奏,還可以用出事以後讓他負全責。

這樣的說辭之下,也就沒人再敢肆意妄為了。

至於這麼做的目的,信中沒說,馬芳自然也不知道,甚至都不打算回信告訴他的打算。

魏廣德並沒有把京城的情況詳細向馬芳提及,但他知道馬芳在看到書信後看到就會這麼做。

當然,或許新上來的戶部尚書還是會支援在大同開馬市,但畢竟新官上任,總有個緩衝期存在,不會馬上就火急火燎的推動此項政令釋出。

魏廣德這麼做,也是要好好梳理下大同開關的利與弊。

說實話,如果最終發現大同開關或許利大於弊的情況下,魏廣德或許也會支援此事,即便可能因此導致晉商大規模走私違禁品的行動也在所不惜。

還是那話,做到大明內閣,不能因為怕就否則一些政令,得辯證看待。

,!

比如打擊晉商走私,可以透過加強關防和錦衣衛、按察使司嚴查的方式予以杜絕。

而不能因為擔心他們走私,就置西北民生於不顧,一棒子打死。

實際上,魏廣德挺認同後世某人提出來的一個觀點,那就是遊牧民族南下的本質是為了生存而不是掠奪。

掠奪人口和物資,只是為了保護匈奴人在北地惡劣自然環境下的生存需要。

秦始皇的功績不止是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掃滅六國,結束了華夏大地上持續了幾百年的亂世,開啟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程,更是北擊匈奴,劃定耕牧分割線。

這個耕牧分界地帶,大概就是從河北北部的燕山到陰山,再轉向南到甘肅省的臨洮,大致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吻合。

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原地區,既有農耕文明,也有遊牧文明,而且雙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是,隨著中原農耕勢力的逐漸壯大,遊牧勢力被迫向遠方遷徙,中原逐漸成了純農耕世界。

但農耕的生產方式,受降雨量等因素的影響,不可能無限擴張。

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耕牧分界地帶,過了這個地帶,就無法進行農耕,而只能遊牧。

這個中間地帶,就是農耕和遊牧兩方勢力的必爭之地。

對遊牧民族來說,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大量的優質戰馬,常常依賴著精兵良馬南下掠奪生存資源,而這個分界地帶就是他們進入中原的必經之路。

等北地出現自然災害,北方民眾無法透過遊牧獲得生存必需的資源,就只能把視線投向南方,從農耕地區獲得生存資源。

所以,在這條分界線上,兩族爆發了持久的戰爭,漢軍在拼命守護這條長城,而北方遊牧民族則死命攻打,期望南下獲得生存物資。

至於遊牧民族有沒有一統中國的想法,或許有,但畢竟他們是遊牧民族,所以對南方農耕地帶其實興趣並不大。

比如元朝,雖然消滅了南宋,統一了中國,但是其統治根基依舊是在北方。

而且隨著熱兵器時代的到來,北方遊牧民族的優勢其實也在大幅下降,魏廣德自然也不怎麼擔心。

好吧,就好像後世網上所說,明清之交本質上在比爛,看誰更爛。

最後結果自然是大明爛到根子上,所以被滅了。

魏廣德更相信,做好自己,誰也滅不了你。

:()隆萬盛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