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他們距此還有多遠?”
李成梁志得意滿後,想到朝廷調來的薊鎮軍,隨即輕蔑的問道。
對於朝廷調來薊鎮大軍助戰,身為遼東總兵官的李成梁心裡是有氣的。
挑來客軍,不就是向他表示對他這個總兵官不放心嗎?
可是知道歸知道,他卻不敢說什麼。
“薊鎮軍距離此地還有半日行程,晚些時候就能到了。”
親衛急忙答道。
有些事兒,李成梁可以不過問,但是他們不能也毫無所知,問起來也能馬上答上話才行。
攻佔古勒城沒花一天時間,不過搜刮了一夜,然後一把火點了古勒城,可不就耽誤到現在。
“派人傳信給他,就是本官已經拿下古勒城,他們也不用急著趕路。
本官在此等他們,到來後,休整兩日就班師。”
李成梁開口下令道,隨即讓人壓著俘虜離開,他也騎馬回軍營休息。
此時他在考慮的是,見到戚繼光,要不要當面羞辱他一番。
不過稍微想想,他還是從心裡打消了這個念頭。
戚繼光在朝中有人,這點優勢是他比擬不了的。
別看他每年冰敬炭敬沒少往京城送,可是真正的大靠山,他沒有。
戚繼光就不同了,透過譚綸的關係,戚繼光和內閣次輔魏廣德搭上了線。
貌似,大同的馬芳、南洋水師的俞大猷,都是魏廣德這邊的人。
他出身軍戶,武人對他有天然的親近感。
其實李成梁也想靠過去,可惜一直沒有找到牽線搭橋的人。
少不得,這個戚繼光,也不知道願不願意做這個中間人。
之前,李成梁本來還打算試著搭上首輔的線,畢竟張居正的身份,貌似和魏廣德一樣,也是軍戶出身。
只不過,魏廣德的仕途和婚姻,和勳貴、軍方牽扯較深,而張居正則一直是按照文官升遷路徑走的,算是妥妥的文官。
可惜前兩天接到訊息,張府那邊貌似對他這邊的態度有所改變。
李成梁不知道,這些都是因為魏廣德在張居正面前說出他們倆都被李成梁算計了的緣故。
張居正也是多麼驕傲的人,李成梁一介武夫,居然敢在背後算計他,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李成梁的名字,在張居正面前就被畫上大叉。
當夜,李成梁收到訊息,戚繼光的薊鎮軍在距離他們大營二十多里外紮營。
雖然王杲部已經被打垮,可戚繼光也沒有就認為關外已經安全了。
實際上,王杲可不止只有一座古勒城,他控制的關外城寨還有紅力寨、沙濟城等等,依舊是有殘餘勢力的。
而且,在原本的歷史上,李成梁征伐王杲部前後兩次,第一次打垮了王杲,火燒古勒城,又逼迫女真部族交出王杲。
但是,也就是這樣了。
幾年後,在王杲的兩個兒子召集舊部,重新控制古勒城、紅力寨等城寨,發展起來後,李成梁又再次出兵討伐,擊殺了王杲的兩個兒子。
也是在這次行動中,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也死於戰火之中。
王杲被明軍抓住送往京城被凌遲處死後,王杲的兒子阿臺和阿海重新發展起來,他們對父親被明人處死一直耿耿於懷,所以他經常率領女真部落入侵明朝邊境。
萬曆十一年,李成梁再度率兵討伐。
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其實在王杲多次侵犯明境後就已經覺察到不滿,知道情況不妙。
可是作為建州女真部族中實力弱小的一支,他們只能選擇依附於實力更加強大的部族,方式就是聯姻。
覺昌安的兒子不僅娶了哈達部首領萬汗的女兒,小兒子塔克世也迎娶了王杲的女兒。
在大明和王杲部之間,覺昌安選擇了明朝,他不認為王杲有獲勝的機會。
在李成梁二次征伐古勒城時,成為了李成梁的帶路黨。
阿臺重建後的古勒城,比之原先更加穩固,由於古勒山地形險要,明軍一時間難以攻下,覺昌安“挾尊長之名,入圍城省其孫女,勸阿臺降”。
結果阿臺沒有投降,還將其扣下。
李成梁見沒有辦法,於是命令軍隊強攻古勒山。
城破之後,又是一場的血腥屠殺,在這場戰亂中,覺昌安被明軍大炮引發大火燒死,而塔克世被明軍誤殺。
戰後,努爾哈赤因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