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就那麼大個地方,能夠藏什麼
今天下午部裡那些人已經把庫房翻了大半,但是一本資料也沒有找到。
當初滿朝文武都反對繼續下西洋的行動,難保不會選擇把文書檔案藏到其他衙門去。
要說劉大夏敢一把火燒掉那些東西,是絕對不敢的,遺禍後人的事兒,他敢
搬離兵部,藏到其他衙門的書庫裡,那情節就沒那麼嚴重了。
“明日一早我就親自帶人去翰林院藏書樓找找。”
譚綸想到翰林院裡面的人,怕許多也是持反對態度的,若只是派主事、員外郎過去,人家怕未必理會。
還是自己親自去找一天看看。
既然魏廣德都說在那裡看到過鄭和資料,那就肯定不會有錯。
雖然翰林院或許有收錄,但按說只會收錄下西洋的朝廷旨意,不應該有記錄西洋諸國風土的文件才對。
此時,譚綸已經有些認可魏廣德的猜測。
或許劉大夏隱藏鄭和文獻,就是悄悄送出兵部,轉移到其他衙門裡。
而在京城所有衙門中,有膽子接收這批文件的怕也只有翰林這幫子老學究,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
第二天,譚綸趕到兵部衙門,直接就去了武庫司的文庫,裡面已經有不少兵部低階官員在裡面繼續尋找鄭和文件。
兵部四司裡,武庫司掌檔案管理,各司文書最後都送到這裡存放,妥善報管。
見到譚綸來,武庫司郎中心裡就是一驚。
雖然他也知道要找的東西早在幾十年前就被人藏起來了,可他畢竟是武庫司頭頭,若是找不到責任還是有的。
關鍵繼續追責,怕是直接把前幾任的家都要抄了,也包括劉大夏家,尋找失竊文件,這絕對不是小事兒。
上前給譚綸行禮,還沒等他說話,譚綸就搶先吩咐道:“分處半數人手跟我走。”
“大人,你這是”
那郎中沒反應過來,傻傻問了句。
“別多問,剩下的人繼續在文庫裡找,掘地三尺也要找。”
譚綸只是說了句,就轉身出門,等著手下分配人手。
不多時,大批綠袍官員就出了文庫,到譚綸這邊集合。
譚綸看了眼,有三十多人,其中不少還是新科觀政士,當即點頭說道:‘你們跟我走。’
說罷,帶著人就出了兵部,向著北面的翰林院走去。
大明官署集中在一起確實方便,要是分佈在京師各地,這麼多人行動還真不方便。
很快,譚綸帶著他們就到了翰林院,有兵部尚書打頭,翰林院的門房自然不敢阻攔,但還是把他們到來的訊息稟報到裡面。
現在翰林院掌院是禮部侍郎王錫爵,他此時並不在院裡,於是只要派人急匆匆往禮部送信。
當訊息傳到王錫爵耳朵裡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半個時辰。
禮部值房裡,王錫爵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追問那報信官吏道:“你說兵部譚尚書帶著許多人進翰林院,直接去了藏書樓裡面”
“是的大人,他們進去後,譚尚書就在門口守著,說不準有人從樓裡帶書離開,那些兵部的官員就在藏書樓裡書架上翻找,好像在找什麼東西。
可那是我們翰林院的藏書樓,怎麼會有兵部的東西。”
那官吏回答道。
“他說要找什麼東西沒有”
聞言,王錫爵只是皺眉問道。
“問了,譚大人沒說。”
聽到這樣的回答,王錫爵一下子就站了起來,雖然翰林院不比兵部權勢,但也不是隨便亂闖的。
譚綸要去翰林院藏書樓看書,沒事兒,好好去就是了,帶著一大幫人去就過分了。
王錫爵知道,今天的事兒,他必須回去,當面質問才行,否則翰林院顏面掃地。
不過他不知道,昨兒晚回家,譚綸也反覆推敲,從翰林院和兵部位置,推測出劉大夏八成還真會把資料藏翰林院裡。
無他,兩個衙門太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