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事發了也有說頭,下面官吏失誤,忘記登記了,並非欺君。
想明白這點,王錫爵馬上就問道:“一共有多少冊,是否都在我翰林院藏書樓裡”
“一共一百三十七冊,現在已經找回半數。”
譚綸小聲回道,“估計應該是在這裡,要是分散的話,到時候也不好解釋。
理由應該是翰林院要抄錄海外風土人情,所以都把書借出來了。”
明人面前不說暗話,大家都是明白人,前人造的孽,他們還得幫忙藏著掖著才好。
“要不要我讓翰林院的人也進去幫忙找”
王錫爵已經知道下西洋的關竅,之前大臣反對,那是因為此事主導在宮裡,好處全讓皇帝得了,朝廷只出銀子,什麼也得不到。
這次下西洋不同,由朝廷主導,利益均入戶部,朝臣就不該有反對才是。
好吧,昨日馬自強回來召集禮部官員開會,就把此事說得明白。
自然,王錫爵也沒有反對的理由,只是覺得思想有些被顛覆。
他以為之所以反對,就是因為朝貢貿易虧本,群臣才聯合反對此事,哪知道還有這些彎彎繞。
不過當時王錫爵也沒多想,更不會想到當時的官員為了反對,居然把資料都偷偷運出來藏到別的衙門裡。
對於禮部來說,下西洋的活動對他們影響不大,最重要是他們的職責就是負責朝中各種禮儀活動。
皇帝大婚的儀式,自然是越隆重越好,反正都是戶部最後掏銀子買單,可不會讓他禮部拿出銀子來做這個事兒。
相反,接待更多的外賓,也能體現出禮部的重要性,過手的銀子多了,下面的管理才會有奔頭。
做為上官,只要不過分,王錫爵是不會做什麼的。
又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怎麼可能
“不用,我這邊帶了不少人,應該夠了。”
譚綸小聲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這樣吧,對外就是這個說辭。”
王錫爵小聲對譚綸說道。
譚綸聞言笑著點頭,他也不想把事兒鬧大,這樣不好,丟人的還是他們這些文官。
“院裡我看不少人還是持反對態度,可能也要大人幫忙說說。”
譚綸壓低聲音說道。
反對,自然是反對下西洋之行,這點王錫爵能猜到,他也是微微點頭。
現在知道下西洋賺銀子的官員還是少數,像刑部、吏部這些衙門,因為和此事關係不大,所以就算掌部堂官知道,但也懶得下去說。
畢竟和他們衙門關係不大,也就是戶部、吏部這些有厲害牽扯的,上官才會和下面人說,通個氣,免得下面的人陽奉陰違不辦事兒。
不過訊息,早晚還是會悄然擴散開來的,想來那時候大家都會支援此事了。
畢竟豐盈國庫對大家來說都有好處,薪俸是一方面,其他地方也少不得找戶部要銀子。
就說翰林院修書,筆墨和差役就是禮部和兵部出,可衙門裡其他的開銷,還不是要戶部那邊拿銀子出來。
這邊兩人說好,王錫爵就回來召集幾位學士在一邊說了幾句。
說話間,那些人還不住看幾眼茶几上的書冊。
最後,幾位學士出面,把這裡官員都叫走了,該幹嘛幹嘛去,別在這裡圍著。
雖然還有人不服氣,可學士都出面了,他們自然不敢違抗。
其他人走了,王錫爵沒走,他也想看看百多冊書本是否都在他翰林院裡。
不多時,茶几上已經擺放了六、七十卷書本,而藏書樓還只翻找了近半。
王錫爵隨譚綸也進去看了眼,知道八成全在這裡。
“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完,我就先回禮部那邊了。”
王錫爵不奉陪,譚綸含笑拱拱手,算是送行。
王錫爵出來的時候,又看到二十多個兵部官員過來。
這邊有了收穫,譚綸自然把人手都調過來幫忙。
搖搖頭,王錫爵徑直回了禮部。
內閣,魏廣德也收到訊息,只是微微一笑,就自顧自忙活手裡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