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藏匿和尋找(3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央文書資料的存放,各部和地方官府還有自己的檔案庫房-架閣庫。

架閣庫是以架閣的形式儲存檔案的庫房,架閣庫作為當時的綜合性檔案機構,不僅藏有簿籍還有案牘,有的地方官府還特別在架閣庫中設定了專門的區域,用於貯藏所轄地區的黃冊。

丟失文書的罪名也是很重的,輕則罷官,重則送命。

如此刑罰之下,譚綸能不震驚嗎

“這,都是成化朝的事兒,由庫管主事口口相傳.”

那主事無法,只好把前任主事交接時留下的話告訴了譚綸。

原來,在成化朝時期明憲宗寵信太監汪直,並由其建立西廠。

當時,東南亞的寮國正在攻打安南,汪直為了討好明憲宗,慫恿明憲宗出兵吞併安南。

明憲宗也想開疆擴土,對汪直的建議心動不已。

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曾派英國公張輔攻打安南,當時留下很多軍事檔案。

明憲宗於是召來兵部尚書餘子俊,讓他把當年張輔攻打安南的軍事檔案調取出來,以備自己討伐越南參考。

餘子俊派人查了半天,發現這份檔案竟然丟了。

原來,劉大夏聽聞明憲宗要攻打安南,搶先一步把這份檔案藏了起來。

兵部尚書餘子俊找了半天找不到,劉大夏偷偷對他說:“釁一開,西南立糜爛矣。”

那意思就是戰爭一旦開打,西南各地的百姓將苦不堪言。

餘子俊聽聞後,立即醒悟,於是也立時推脫起來。

最終,明憲宗未能出兵,西南百姓免遭一劫。

之後,明憲宗喜歡奇珍異寶,汪直等太監就勸明憲宗效仿當年鄭和下西洋,派遣得力的太監出海尋找寶物。

明憲宗聽信太監之言,派人到兵部調取鄭和下西洋的檔案。

可能是藏匿檔案嚐到了甜頭,接下來,劉大夏又藏了一次,這一次藏的便是鄭和下西洋的檔案。

劉大夏認為鄭和下西洋需要消耗巨資,死傷萬千軍民,即使得到了奇珍異寶,對國家民生沒有任何益處。

“上任還曾說,劉大人對兵部項尚書說三寶下西洋,廢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於國家何益!此特一時敝政,大臣所當切諫者。舊案雖有,亦當毀之以拔其根。”

聽到主事說起這話,譚綸立時心裡就是一突,急問道:“那文獻可被毀掉”

“不曾,只是不知被如何藏匿了。”

那主事急忙答道,這話他可不敢亂說,交接文書上其實也有記錄,一查便知。

這,也是當時的庫房主管擔心事後被朝廷追查,搜查無果後自己及家族擔責。

真要是檔案失蹤,怕是要把整個家族都帶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給接任之人留個話,最起碼知道當年事,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有事兒刨劉大夏祖墳去。

“那就好,既然是藏匿,就總能找到。”

譚綸鬆了口氣,當即發狠道:“武庫.不,所有部里人都給我叫去架閣庫,就算是挖地三尺也要給我把文書都找出來。”

後世傳聞,鄭和下西洋的文獻資料毀於劉大夏之手,這個其實很難說,就如也有傳聞乾隆年間就銷燬明朝檔案上千萬冊,其中傳聞就有鄭和文獻。

不過正常情況下,劉大夏應該敢藏匿文獻,但絕不敢銷燬,因為罪名太重,洗不掉,倒是乾隆皇帝一把火可以燒的乾乾淨淨。

一下子,兵部原本還在議論的官員都被上官叫去架閣庫尋找文獻,也沒時間議論水師下西洋之事。

戶部情況類似,但還不至於大動干戈,只不過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就是給江南各地行文,調各地府庫之物運往浙江。

禮部,馬自強回來就召集兩位侍郎商量出使人選。

訊息傳開,立馬讓一些想上奏議論的官員收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