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下西洋之後的結果,是朝廷虧本。
但實際上,下西洋的收益也是巨大的,只不過這部分收益並沒有彌補朝廷的虧空,而是大部流入內廷之中。
以當前戶部的財政,是肯定無法支援如此盛達儀式的。
但若下西洋的收益能夠流入戶部,戶部不僅能夠支撐此項開銷,興許還會有所結餘,極大的改善戶部財政狀況。”
王國光並沒有過多強調當初反對下西洋決策根本原因,但是卻說出若是朝廷主導下西洋,則對財政有利。
僅此一項,就足夠讓滿屋子人改變立場了。
,!
雖然大家都不管戶部,但戶部卻關係到朝廷的錢袋子,即便工部、禮部等部有自己的收入渠道,可收支不平還不是要找戶部找補。
就在其他人還在思考王國光話裡含義的時候,馬自強已經率先表態道:“禮部無異議。”
雖然兩年後,他極大機率已經不在禮部尚書位置上,但萬國來朝這樣的盛事,終究還是禮部主持。
嗯,回去就應該讓儀制司、四夷館做好準備,會同館也該重新裝修一下了。
“兵部無異議。”
譚綸很果斷跟進表態,明顯下西洋之事是魏廣德力推,他完全沒有反對的理由。
有了馬自強、譚綸的表態,江治也馬上說道:“工部無異議。”
魏廣德含笑看著眾人,視線很快就落到刑部尚書吳百朋和都察院陳瓚,以及大理寺卿等人頭上。
“吳尚書,陳左使,你們意下如何?”
現在還有權利的,也就是這兩個衙門,至於大理寺和通政使司其實都是打醬油的,權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只不過九卿會議,他們兩個衙門還是得掌部的官員到堂,否則就缺乏公信力。
吳百朋是去年接了王之誥的位置,成為刑部尚書,這一年也是兢兢業業只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而且刑部歷來在朝堂上發言權就不重,屬於小透明一類的。
最起碼,這幾年大明朝堂還算安穩,並沒有掀起大獄,自然就更不被人重視。
這時候魏廣德看過來,吳百朋也是看看其他人,隨即點頭笑道:“諸公都不反對,刑部自然無異議。”
他已經回過味來,王國光其實話裡已經說明白了,下西洋由朝廷主導就有利,若是其他主導,朝廷就不利。
現在看起來,此事內閣力推,極大機率是朝廷主導,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
魏廣德視線隨即看向陳瓚,等待都察院的答覆。
陳瓚沉吟片刻,終於還是點頭說道:“都察院無異議。”
“大理寺無異議。”
“通政司無異議。”
皆大歡喜,大家都選擇支援,沒有什麼比緩解朝廷財政危機更大的事兒。
“魏閣老,既然大家都支援此議,那之後該如何安排,還請示下。”
王國光看向魏廣德開口道。
“譚尚書,兵部那邊統計好海船沒有?”
到這個時候,就是大方向上的落實,魏廣德看著譚綸問道。
“兵部已經算過,現在可調動海船七十餘艘,就是不知道此次所需運力到底多大,是否需要調南海水師返回東南。”
譚綸馬上開口說道。
當初鄭和船隊擁有大小各類船隻二百餘艘,搭載將士三萬餘人,可謂規模空前,這樣的勢力已經足可滅國。
實際上,鄭和下西洋,嚴格說來其實滅了兩國,只不過沒有將其土地納入大明治下。
第一個就是錫蘭山國,也就是後世的斯里蘭卡,其國主亞烈苦奈兒卻“負固不恭,謀害舟師”。
鄭和則趁該國傾巢而出,國中空虛的機會,帶領隨從兩千餘人,繞道出其不意的突襲亞烈苦奈兒王城,破城而入後生擒其國王亞烈苦奈兒及其家屬。
第二次則是參與了蘇門答臘國平叛,彼時爭奪王位失敗的偽王子蘇幹刺,見鄭和來後不賞賜他,心生惡念,率其水軍去攔截鄭和船隊。
鄭和馬上下令各船散開,擺出戰鬥隊形迎戰,蘇幹刺水軍完全不堪一擊,蘇幹刺及手下很快被俘並被大明處死。
如此巨大兵威展示後,再無其他國家敢於挑戰大明權威。
“需要多少船隻”
魏廣德稍微沉吟後才說道:“這個,我也說不好,不過按照這份清單裝運,若是船隻不足,則徵調月港及東南各省海船,務必儘快將貨物運到舊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