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章 新生意(3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就是三千萬成年人的食用量,根本就不夠明朝的需要。

但是,朝廷就算真要繼續增加鹽引投放卻也是困難重重,根本原因還是在鹽法上。

現在別看每年投入大約二百五十萬引,但實際上大明鹽場根本就供應不了這麼多鹽。

是的,大明現在的鹽法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鹽引積壓,鹽場拿不出鹽交付。

這也導致現在南邊揚州的幾個“交易所”,鹽引價格大跌。

明朝的鹽場產量隨著國家穩定,產量也是不斷增加,但真實人口的增加數字更大,只不過沒有體現在朝廷的“黃冊”上。

明朝的鹽,東部主要就是海鹽,而在西部則是以池鹽和井鹽為主,海鹽是最主要的獲得鹽的方式,臨海地區有大量鹽田曬鹽。

只不過,因為和灶戶之間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所以實際上大明每年的鹽產量並不能被鹽場收足,而是被灶戶偷偷賣給了私鹽販子。

這些私鹽販子,許多也是受僱於鹽商。

畢竟,正規渠道要獲得官鹽太難,還不如弄點官鹽再參雜私鹽販賣牟利。

在後世,有人懷疑明朝的私鹽規模可能數倍於官鹽,其中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對明朝人口的猜測。

因為官鹽每年的發引量就那麼多,還不能足額供應,但是民間私鹽橫行。

若是供需充足,怎麼可能還有鹽商高價購買鹽引。

鹽商買鹽引,根本目的其實還是掩護他們手裡收購的私鹽。

值得一提的是,自弘治年間開中法敗壞以後,朝廷允許直接納銀而不需要向邊鎮輸運糧草,雖然快速豐盈國庫,但也導致邊鎮屯田荒廢。

而到這個時候,鹽引也就成為可以正大光明進行交易的憑證。

魏廣德對鹽引興趣不大,他的視線更多還是瞄向了鹽場。

是的,只要有足夠的鹽被生產出來,基本上就不愁賣。

而此時大明還是按照明初的制度,灶戶負責鹽的生產,由鹽場統購統銷。

當然,這只是名義上的。

灶戶都有任務,只要每年把鹽場任務完成,多出來的鹽他們大多就私下裡賣掉用來繳稅。

魏廣德自然還是用後世的思路,想著是不是搞個鹽業商會,直接進行海鹽的生產。

只不過,這就和現在大明的灶戶制度有衝突。

沿海灘塗,大部分都分給了灶戶。

這麼多年下來,灶戶也開始兩極分化,一些灶戶變得富裕,而更多的灶戶則陷入貧窮。

而且這百餘年來,灶戶灘塗被地方豪強侵佔很厲害,還和田地一樣也出現了富灶兼併貧灶鹽田的情況。

戶籍制度.....

魏廣德知道,他的商會要是真介入鹽場生產,那就得從那些富灶手裡買到鹽田,僱傭貧灶進行生產,但是在這裡就有個繞不開的限制,那就是戶籍。

先不說朝廷是否允許商會參與鹽場,到時候商會以什麼身份來做這個生意?

商會一旦參與,那肯定要想方設法增加鹽田,到時候必然大量僱工,勢必就要引入民戶參與,特別是那些失地民戶。

否則,單靠灶戶,怕是不能滿足需要。

魏廣德此時考慮的就是,因為灘塗被侵佔,讓灶戶失去了砍伐柴火的地方,所以煮鹽基本上已經消失,沿海只能靠曬鹽生產為主。

若是在沿海找到有煤礦的地方,開採煤炭煮鹽,也不知道有沒有可能產生利潤。

即便有私鹽,可只要能增加鹽產量,根本就不愁賣,交給鹽場就行了,他們自然會處理。

食鹽供應增加,自然會影響鹽價,百姓也能吃到便宜的鹽。

而朝廷,也可以增加鹽引的投放,獲得更多的鹽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