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章 新生意(1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魏廣德把人送出府門,目送他們坐進各自的轎子裡,施施然離開。

要說魏廣德對於他們跑來想入股北方商會沒有一點不滿是不可能的,不過當時魏廣德要想明白了,銀子是賺不完的。

相對於那點銀子的利潤,魏廣德還是更看重讓這些勳貴從此放棄對土地的執著,轉而把銀子,或者這個時候應該叫“資本”,投入的工業生產中。

魏廣德為何如此執迷此事,自然是因為他知道後世社會的發展。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土地就是一切的根本,“有土斯有財”這話是一點沒有錯的。

只不過,當生產力發展起來,特別是西方率先開始工業革命以後,土地的財富效應就被工業取代,只有工業才是最賺錢的,甚至最後能倒逼土地。

西方“羊吃人”就是這樣來的,紡織企業的興盛需要大量的羊毛和棉花等物資,以滿足社會對紡織商品的需求。

於是,這些原材料價格飛漲。

地主為了獲得更好的收益,自然把土地放棄種植糧食,而是改種牧草和棉花等經濟作為。

英國的毛紡是其紡織業的主力,所以英國的貴族們紛紛在土地上放羊,收穫大量羊毛賣到紡織工廠去,“羊吃人”的現象就出現了。

只不過,魏廣德以為是幾十年後才發生的事兒,現在其實就已經在英倫三島上發生著,也註定他以為的發財大計會面臨巨大的阻力。

不過,因為這次分攤出去一部分股份,倒是錯有錯著,規避了一部分風險。

魏廣德轉身回府,一路上還在考慮先前幾人聊天時,說起鹽引的事兒。

其實,古代王朝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主要就是兩點,一是天賦,二就是鹽稅。

商稅,除了在南宋時期獲得重視,成為主要財稅來源外,其他朝代對此重視程度其實都不足。

倒也不是官員們不重視,而是商稅成為私利,特別是在大明朝。

魏廣德手下的那些產業分散各地,但是每年繳稅都非常少。

不是他不繳,而是官府根本就不收,他也就只能和光同塵,總不能自己叫商會主動往官府裡送吧,那會被所有商人敵視的,成為天下公敵。

也就是在月港做生意的商會,才會往當地關稅司那邊繳稅,但是相對於龐大的海外貿易來說,他們繳的那點稅其實也不多。

不過,魏廣德還是打定主意。

既然張居正已經開始對田賦動手,準備收入賦稅,那他這些日子也研究下鹽法,看能不能重振大明的鹽稅收入。

回到後宅,徐江蘭還沒有睡下,她還在等魏廣德回來,想知道前面到底聊了些什麼。

也不是不能說的秘密,魏廣德就把三位國公爺跑來是想在商會里參一股的事兒說了。

“他們背後代表的是京城的大部分勳貴,若是不答應他們入股,還不知道下面會怎麼刁難我們的商隊。”

徐江蘭知道那些商會的賺錢能力,知道他們向參股,自然不是很願意。

魏廣德不能說出他考慮的重點不是賺錢,而是要引誘勳貴把目光從土地轉向工坊,或者說工業生產上,所以只能比較含糊的回答。

別看這時代大家都眼睛盯著土地,後世還有多少人擁有土地的?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那都是被大資本家,大地主佔有的,百姓手裡根本就不可能有多少土地,國內除外。

那都是革命先輩用生命和鮮血換回來的,最起碼,農村的土地還是農民所有,雖然加上一個集體,但總歸還是歸農民。

絕大部分人是沒有土地的,也是因為失去了土地,成為自由民,他們才能進城,進入工坊裡做工,成為最早的工人。

所以,土地兼併說到底雖然影響社會穩定,但是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途徑。

讓他們兼併土地,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把失地百姓引導進工坊做工,解決他們的生計,社會還是會穩定下來,不會因此發生大動盪。

這也是魏廣德從未想過限制土地兼併的原因,只要工業起來了,消化掉這部分人口,說不定大明還能領先西方進入工業革命。

到那時候,哪裡還用擔心百年後中國的國門被西方用堅船利炮開啟。

別覺得都是泥腿子,會不會學不會操作機器,這年頭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那些裝置其實都很簡單,只要教會工人怎麼用就好了。

說起來,東西方大部分人其實都是啥都不會的文盲,大家其實都是一個起跑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