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艘伴船,“米侖”和“裘地斯”號,後者就是由法蘭西斯·德雷克指揮。
霍金斯首先開往幾內亞的海岸邊上,在那裡他捕獲或購買了五百多名黑人,然後再駛往西印度群島,秘密地把他們賣給西班牙的殖民者。
途中,他進入了聖胡安港,去尋找飲水和掩蔽,並在港口上設防,不讓西班牙船隻進入。
這時,新上任的新西班牙總督恩裡奎斯也率領艦隊到來,因為正好有風暴,恩裡奎斯害怕翻船,就與英國人談判,允諾只要讓他進入港口,就決不侵犯英國人,並讓他們補充糧水之後自行離去。
幾天之後,恩裡奎斯卻突然向霍金斯的船隻開火,經過了一場戰鬥,“耶穌”號不得不投降,不過另外兩艘伴船卻逃走了,並於1569年1月回到了普利茅斯。
正當霍金斯在向祖國返航時,又發生了另外一個事件,而且是比較嚴重的。
一群私掠船把一個西班牙的支隊趕入了孚威、普利茅斯和南安普敦等英國港口中,船上所載的金條是屬於熱內亞銀行,準備交付給在安特衛普的阿爾瓦公爵,腓力派往尼德蘭鎮壓當地的主將。
伊麗莎白將這批金條沒收以供己用,引起西班牙人極大不滿,為了報復,阿爾瓦把留在日德蘭的英國船隻和貨物一律沒收。
於是伊麗莎白也不甘示弱,照例沒收了留在英國的西班牙船隻和貨物。
正在此時,又傳來了失去“耶穌”號的訊息。
英西兩國也因此徹底分道揚鑣,腓力支援英國的天主教徒,而伊麗莎白則開放英格蘭,供荷蘭新教叛徒作避難之所。
實際上,這些私掠船有五十艘,其中屬於英國人的不下三十艘之多。
伊麗莎白女王透過英國私掠船,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於是才會選擇支援德雷克的這次行動,因為德雷克給她的資訊是,他將率領這支船隊尋找進入太平洋的通道,為英國的私掠船尋找更大的獵場。
要知道,當時還沒有巴拿馬運河,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唯一通道只有麥哲倫海峽,而人們認為海峽南岸的火地島是一個南方大陸的北端,而那裡不僅風高浪急還有西班牙人的重兵把守。
自從1519年,麥哲倫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西班牙人就扼住了麥哲倫海峽,並嚴格保守著秘密。
但是,當西班牙人從西面源源不斷運回和葡萄牙人類似的香料後,德雷克產生了懷疑。
德雷克橫渡大西洋尋找前往太平洋的通道也非一時衝動,他此行還帶著英國女王給中國皇帝一封信,表達了英國希望通商的意圖。
不要為此感到驚奇,實際上哥倫布受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派遣進行環球航行時,就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出發的。
在東方有巨大國家早就不是秘密,而他們也一直在尋找和東方國家進行直接貿易的機會。
可以說,德雷克是否能抵達大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這次航行,一定會帶著英國女王的國書前來。
時間很快就到了散衙時,魏廣德正準備召喚蘆布去張四維那裡看看,是否需要商議政務,蘆布已經先一步進來了。
“什麼事兒?”
沒得召喚進來,蘆布肯定是有事兒稟報。
“老爺,陳公公遞過來的條子。”
蘆布又塞給魏廣德一張紙條,然後退後兩步。
魏廣德低頭一看,隨即就愣住了。
字條上只有一個名字,但是魏廣德知道,這個名字很快就會被京城官場熟知,因為她會成為大明朝新的皇后。
十三歲的皇后,王喜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