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因為水師在這裡沒有海港嗎?打下來就是了。”
李如松不解說道。
看海圖也能知道,那些國家都小的很,聽說之前也沒少受緬甸的掠奪,這說明什麼?
說明這些國家根本就沒什麼戰力,只要大軍開過去,還不是手到擒來的功勞。
剛剛下緬甸,此時李如松也是信心爆棚的時候,自然也想累積更多的功勞,為自己謀取更好的封賞。
“如松,你的意思我懂,非不能實不行。”
俞大猷搖頭笑道:“我看你也是讀書之人,當聽說過太祖‘不徵之國’之事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提督大人的意思,他們都是太祖定下的不徵之國?”
李如松心裡一驚,這才瞭然,怪不得俞大猷不打這些國家,只是要個海港而已,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事。
知道是太祖的旨意,李如松也不能繼續說下去了。
“其實,也不是說不徵之國就不能打,但得看情況。
成祖時,不是就打過安南,那也是不徵之國中一個。”
俞大猷笑道,最後手指點在海圖上福建外一個海島上說道:“這裡名曰小琉球,也是太祖不徵之國之一,但現在此地已經是南海水師的營地,整個島都是。”
俞大猷的話,讓李如鬆開了眼界。
成祖打過安南他是知道的,不過後來明軍敗退他也很清楚,民間還都在說是因為沒聽太祖之言,才讓明軍在安南損兵折將,所以祖訓得聽,還要認真執行。
不過水師不聲不響就把小琉球給佔下來了,李如松還是第一次知道這個事兒。
朝中知道的人本就不算多,大家也被打了招呼,不要過多議論。
所以,李如松也是到現在才知道這個事兒。
於是好奇問道:“提督大人,那朝中就沒人反對,小琉球也是不徵之國之一啊。”
“什麼不徵之國,小琉球島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國王,就一些大大小小的村莊各自為政,所以內閣才下了命令,以剿倭的名義進駐東番,現在朝中凡是說東番島,其實就是小琉球。”
俞大猷笑道。
“哦,原來如此,直接名字都改了。”
李如松微微點頭,如果繼續使用小琉球,怕是朝中也會有非議。
說是東番,大部分人怕是一時半會兒而反應不過來。
“至於西邊,如松,你最好也別多想。
我記得早年魏閣老曾說過,大明疆域基本已經定型,除非有更快捷的通訊方式,對於遙遠地方如果不能建立有效聯絡,朝廷就很難有效控制。
就如同前朝元帝,大軍西征,據說西去數萬裡之遙,天高皇帝遠,元帝根本就沒法控制,最後還不是隻能脫離元帝控制,分裂成若干王國。
如果當初西去大軍還在,太祖北伐怕也不會那麼容易成功,劃江而治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俞大猷也很看好李如松,年輕有拼勁,所以把過去魏廣德和他書信裡提到的事兒也說了下,就是因為他看出來李如松不是個安分的主兒,說不定還會打西邊榜葛剌,甚至印度的主意。
倒不是不能打,主要是朝廷很難實施有效控制。
單單就是緬甸,其實也不好控制,否則當年也不會在這裡劃分幾個宣慰司進行所謂的管理,直接就劃為行省了。
“提督大人,受教了。”
李如松不笨,知道是俞大猷在教他,急忙躬身抱拳行禮道。
最後一批財物清點完畢,該裝箱的裝箱,該封庫的封庫,清單一式三份,都有李如松和俞大猷的簽字畫押。
水師和陸師各自保留一份,還有一份則是準備飛報京城等候命令,李如松還從俞大猷手裡要了一份南海海圖。
下午,李如松就去看裝車的糧食,數百輛大車,由李如楨率領五千明軍北運阿瓦城。
第二日,大軍北上,長長的車隊帶著龐大的糧草遠去。
第三日,俞大猷率領南海水師官兵在碼頭登船,順流而下直接往勃固城而去,不過碼頭上還是留下幾條福船等待李如松差遣。
現在,東籲城裡只剩下李如松和李如柏二人。
臨時府邸裡,李如松也正在敲打兄弟。
“如柏,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你想過沒有,俞大猷都不敢打那些東西的主意,你又憑什麼認為你可以?
就算是爹在這裡,怕也不敢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