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矛盾(3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裡的東西,走陸路太麻煩,李成梁傾向於走海路。

不過最好還是上報京城,由那裡定奪。

“八十萬斤銅料,嘖嘖,這緬甸銅怎麼這麼多!”

看著清單最後那些看似不值錢的東西,李成梁又看到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可惜,都已經被水師清點過了,還上了貨物清單,他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好吧,大明銅料主要產地就是雲南,一年產銅也不過十五萬斤,俞大猷直接在東籲城抄到八十萬斤銅料,又是差不多二十萬兩銀子的價值。

這還只是一城,雖然是緬甸的王城。

李成梁一路走來,也從緬甸那些城池裡搜刮到不少錢財,黃金白銀都有,還有許多用黃銅製造的器具。

大明缺銅料,所以才在雲南官營採銅,也就是官府在雲南開採銅礦,彌補朝廷對銅料的需求。

貌似這緬甸和雲南一樣,盛產這個東西啊。

李成梁不會對清單上的財貨打主意,可一樣對開採這些東西的礦山感興趣的很。

佔下一個,就能持久下金蛋。

而李成梁在考慮這個事兒的時候,沐昌祚也正在緊鑼密鼓派出手下搶佔他所知道的緬甸那些大礦。

只不過和李成梁、李如松他們不同,沐昌祚的目標可就要明確的多,而且還有商人給他們帶路。

其中緬甸的銀礦、銅礦,主要集中在緬北撣邦東部高原的鉛-鋅-銀礦帶中,該礦帶向北延伸到中國雲南省,向南延伸到泰國,全長2000多公里,是緬甸最主要的礦廠帶。

而後世知名的緬甸玉石礦,也是主要存在於緬甸北部克欽邦的帕甘地區。

而緬甸的金礦則位於緬甸中部,如中北部的實皆地區,就是緬甸的主要金礦地區。

除此外,緬甸的寶石礦也多存在於緬甸中部的抹谷地區和東部的勐秀地區。

不過沐昌祚知道,金礦和寶石礦現在還在緬甸殘餘軍隊控制之下,暫時還把手伸不過去,所以他現在主要就是對緬甸北部的銀礦和玉石礦動手。

至於銅礦,雖然也很有價值,可畢竟沒有玉石值錢。

而且,大明之後要以銀本位制,實際上已經開始體現在官方文書裡。

各地申報府庫,都是一律折銀,而不再是按照什麼“貫”為單位,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於是,李成梁和沐昌祚一邊開始調動明軍主力不斷進攻緬甸中部,要將殘餘緬軍徹底消滅,而另一面,左都督李成梁和黔國公沐昌祚也開始圍繞緬甸礦山開始明爭暗鬥。

沐昌祚勝在訊息靈通,很多時候都比李成梁快上一步。

而李成梁則佔著權利更大的優勢,即便慢了一些,但只要他強行索要,沐昌祚很多時候也很被動。

雖然沐昌祚招來不少黔國公府人的人負責看守礦山,但是李成梁不講武德,直接用軍令,以換防的名義強行佔為己有。

這招用出來,就讓沐昌祚很是難受。

不給,李成梁就以違抗軍令的名義出兵圍剿。

畢竟,此刻李成梁手底下的兵,許多來自四川、貴州和廣西,可不是他沐昌祚手底下的雲南兵。

他們對黔國公府也就那麼個意思,並不會真看在眼裡。

幾個礦山的爭奪,很快就讓這些軍頭回過味來,這是兩個主帥在搶奪資源。

對此,這些軍頭們除了眼熱也沒辦法,他們參與分杯羹的資格都沒有。

好在李成梁對他們很是大方,之前查抄的不少財貨,甚至搶佔礦山獲得的礦產,也都大方的分一份給他們。

但也僅限於這些東西,想要礦山,那是不可能的。

僅僅十天不到的時間裡,李成梁和沐昌祚原本“合作良好”的關係就分崩離析。

李成梁重用的都是西南其他幾省的將領,雲南的都丟給沐昌祚自己招呼,反正也指揮不動。

只要沐昌祚不扯後腿,李成梁就不去管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