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就收到府裡傳來的訊息,匆匆回府辦理喪事去了。
在後世,這本來也沒什麼,可偏偏湊巧在張居正要開始推行改革的檔口,特別是福建清丈令已下。
這個時候張居正死了父親,按制他就得回鄉丁憂。
好嘛,魏廣德順位接掌內閣首輔之位,那接下來該怎麼做,可就有些難為魏廣德了。
繼續推進張居正的政策
魏廣德可不想被捲進去,然後被朝臣非議。
“善貸,你還是儘快回內閣吧。
現在首輔大人回府,丁憂是一定的了。
只是這接下來該怎麼做,還得好好籌劃籌劃。”
江治臉上也沒有歡喜之色,按說魏廣德從次輔升到首輔,他應該很高興才是。
畢竟是老鄉,也是他們這邊現在放在臺面上的人物。
可是光看到這點沒用,現在朝中的政策很是敏感,張居正一力主推改革,雖然臣公們沒多少反對,但那只是懾於張居正的淫威,其實反對他的人不少。
最起碼,不支援首輔決策的。
只是都知道張居正和馮保關係好,內外相相互扶持下,還真沒幾個人敢跳出來反對。
沒看到那些上奏反對考成法、清丈的官員,都被禮送出京了嗎
最倒黴的當屬劉臺,直接發配去廣西了,還是帶著一家人去,團團圓圓的。
聽了江治的話,魏廣德才回過神來,微微點頭。
就在剛才,魏廣德已經在前世腦海裡隱約找到一絲記憶,就是張居正“奪情”事件,莫不是就說的這事兒吧。
按照明朝的禮制規定,凡是父母去世,在朝為官的官員就必須解職,返回原籍守孝三年。
當然,實際上是27個月,準確說是兩年多,這個制服被稱為丁憂或守制。
對於那些隱匿喪事、不解職返回原籍的官員,朝廷會予以嚴厲的懲處。
等到丁憂的官員守孝期滿之後,向吏部申請“起復”,重新返回工作崗位。
當然,在丁憂期間,其他的官員不得向朝廷奏請“起復”守制的官員,可見規定之嚴格。
一般情況下,被“起復”的官員,重新擔任原職的可能性不大。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職位,官員因丁憂離職後,立即會有新的官員補任。
當離職的官員“起復”後,補任的官員一般不會離任,因此很難直接回到原來的崗位上。
所以對於張居正來說,一旦離任返鄉丁憂,那麼即便三年後“起復”,也不會回到內閣首輔的職位。
甚至按照內閣的排序,他還得落到張四維後面。
因為按照現在大明內閣的順序,張居正丁憂,則首輔之位魏廣德補之,次輔則是張四維出任。
為了保證內閣處理政務的需要,說不得還得再補人,到時候,張居正回朝也只能排最末。
按照後世觀點,張居正這次頂有時間最後是以萬曆皇帝下旨奪情告終,他只在後來回鄉安葬父親後就再度回朝,依舊擔任首輔。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他繼續是外相,可以繼續推進他的改革。
這次奪情事件影響非常巨大,不僅讓大明朝堂分裂,更是大大削弱了張居正的聲望,讓許多支援張居正的官員開始反對他,因為此事暴露出張居正貪戀權利的野心。
至於張居正是真的貪戀權利,還是因為他心中改革正處於關鍵時期而不得不如此,那就不是這些人需要考慮的了。
畢竟,張居正的改革,真正支持者其實不多。
“黃河河工和清丈量具,是工部這段時間工作的重中之重,舜卿一定要重視。”
魏廣德伸手拉著江治到一邊,在他耳邊小聲嘀咕量具。
江治則是不斷點頭,表是自己知道了。
“那我先回內閣,工部就拜託了,耽擱不得。”
現在,只能把張居正推進的事務儘快落實下去,免得最後事兒落到自己頭上。
“福建量具,真要加快速度準備嗎”
江治這時候小聲問道。
魏廣德微微一愣,也是反應過來。
這時候張居正肯定是在府裡待著的,到時候工部把量具做好,還不是要他下文書起運福建,這貌似就和他以往對外的態度不符。
“把事兒做好,先不要上報,壓一壓再看看。”
魏廣德馬上就改口,不再催促為福建準備量具之事,“工部最近就把重心放到河工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