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上的禮節,就是定期交納一定的“花馬禮”,也就是上供的錢糧,換取自己的獨立。
自然,土司不得隨便反叛政府,不然後者也有可能出兵征討。
不過,這種征討多沒有好果子吃,政府計程車兵進入緬北叢林也會傻了眼,最多就是胡亂燒殺姦淫一通後撤退。
土司吃了個小虧,轉而對政府服軟,換取繼續統治。
可以想象,就算大明攻佔緬甸國都,也很難實際控制這裡,頂天就是把緬甸變成另一個安南舊事。
除非大明真的有底氣,長期在這裡駐紮重兵,鎮壓一切不服。
英國人在十九世紀出兵征服緬甸,前後也是耗費了六十年時間才完成,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沐昌祚倒是知道,實際上雲南官府對於當地土司也是很頭疼的,原因也正在於此。
只是他並不知道魏廣德的打算,否則肯定會告訴他實情,讓魏廣德再考慮考慮。
至於在邊境,沐昌祚除了派出黔國公府一些身手矯健的護衛秘密潛出打探訊息,更多還是隻能等,等待昆明的回信。
而此時雲南巡撫行轅裡,王凝已經收到沐昌祚的示警書信,也是愁眉不展。
這次他當然不敢像之前那些前任,壓著訊息不上報,朝廷已經關注這邊了,繼續瞞報可能就真的要鋃鐺下獄了。
一邊草擬奏疏並附上沐昌祚的書信上報京師,一邊又寫信給永寧的左都督李成梁,請他整頓兵馬,隨時準備進入雲南。
當然,王凝也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兒,那就是正是發函沐昌祚,準他開始抽調兵馬以備萬全。
沐昌祚在收到王凝公文後,也開始整頓兵馬。
一邊命令北面的鶴慶千戶所、大理衛及洱海衛整軍備戰,同時調動雲南東部的曲靖衛、越州衛和陸良衛調集戰兵趕往永昌府。
而云南兵馬最多的地方,自然是昆明及周邊地區,有云南前中後左右五衛和廣南衛,也都收到整頓兵馬的命令。
至於一直被黔國公府掌握的景東、孟華和楚雄及永昌府附近的衛所,早就已經完成了兵馬的準備工作。
在西南拉響戰爭警報的時候,俞大猷派往京城報捷的文書也終於送抵京城。
用蜈蚣船傳遞訊息,速度確實一等一的快速。
和福船需要靠風力航線不同,蜈蚣船長梭的船體加上兩邊密佈的船槳,可以依靠人力高速航行。
從呂宋到廣東,兩班水手輪流划槳,只用了半月就完成了這段航線。
之後的事兒,自然就是急遞鋪不分晝夜往京師傳遞捷報。
當捷報送到京城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月後的事兒了。
兵部和內閣,先後收到來自呂宋的訊息,林鳳被活捉了,整個林鳳海盜集團全軍覆沒,不是死就是降。
除此以外,明軍攻佔了林鳳在呂宋彭加絲蘭海灣附近築起的大城玳瑁城,在和馬尼拉夷人的談判中,獲得了北緯十六度以北的呂宋土地。
俞大猷這份奏疏,其實重要的事兒就是兩點,一是林鳳海盜集團已經不復存在,二則是大明分到了呂宋接近一半的土地。
不過還有些是兵部的人不明白的,那就是俞大猷捷報裡第一次把壕鏡的夷人叫做“葡萄牙人”,而把呂宋的夷人叫做“西班牙人”,還有就是畫界方式,那個北緯十六度是個什麼意思。
戰報送到兵部,譚綸看完就驚到了。
染指呂宋的事兒,他是知道的,不過認為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不止是現實大明沒有對外擴張的野心,實際上明軍退出安南後,大明就收縮了實力,不再向外擴張。
即便之前李成梁提出修築寬甸六堡,拓疆八百里其實準確說也不過是恢復這塊領地。
畢竟,明初時,明朝軍隊最遠甚至抵達庫頁島,在這裡設立了奴兒干都司。
隨著收縮兵力,奴兒干都司的軍隊撤回遼東重新佈防,讓外興安嶺等地成為名存實亡的大明土地。
不過就是這兩年的時間裡,他主持下的兵部,居然真正的向外開拓了大片領土。
最先自然是東番島,雖然就在福建海對面,但受限於祖制,明軍從未前往過的地方。
現在南海水師不僅已經在南北中三個地方建立軍港,還移駐了一個衛所和兩個千戶所到那裡,並沿東番島建立了據點,算是真真正正在東番島紮根。
現在,俞大猷又佔據玳瑁城,分到呂宋近半的土地,這難道還不算開疆拓土的功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