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捷報抵京(1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以利誘之......”

沐昌祚在嘴裡輕輕唸叨了兩遍,忽然感覺整個人都通透起來。

他已經意識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那就是以大明的軍制去思考緬甸。

之前聽到過訊息,莽應龍經常調集數萬乃至十數萬大軍徵發某邦,比如針對暹羅的兩次戰爭,發兵都超過十萬。

只不過當時沐昌祚以為這個兵力是對外號稱,真實兵力不過幾萬人。

但是這次在極短時間裡,緬甸先後調集兵力攻打木邦和圍困孟養,才讓他驚覺過去對緬甸兵力的誤判。

“現在我軍在永昌及周圍兵力不過兩萬,是無論如何也無力干涉的,必須儘快獲得朝廷的援助。

如果可能,在緬軍進攻孟養的時候出兵閃擊,一舉把緬軍主力打殘消滅。”

沐昌祚終於沉穩不下去了,以前還覺得大明可以穩坐釣魚臺,優勢很大,可現在終於意識到形勢危急,緬軍可以集結的兵力遠遠超過他的預期。

“準備紙墨,我要給王凝寫信。”

他們家雖然號稱雲南王,有黔國公的爵位,可是朝廷也不是真的就把雲南完全的交給他們。

雲南巡撫,才是這片土地上權力最大的人。

而且因為明朝巡撫、總督本來是分管民政和軍務,但實際過程中卻是相互混淆的。

有巡撫總督的地方,自然是總督鉗制巡撫和總兵官,再到地方布政使和知府,而在沒有總督的地方,巡撫就是既管理民政,還能左右總兵官的軍務,成為事實上的總督。

王凝在雲南官聲雖然不好,可他頭頂的烏紗就是雲南巡撫,依舊是這裡最大的官。

沐昌祚要抽調雲南兵馬到永昌府附近佈防,沒有王凝的許可,那也是絕對不行的。

很快,管家就吩咐下人送來筆墨紙硯,沐昌祚也提筆就給王凝去信,說清楚現在域外打聽到的情況。

對於緬甸東籲王朝的事兒,其實現在更多的還是分析出來的結果,但是在書信裡沐昌祚當然不會這麼說,而是用從商人處打聽到訊息進行搪塞。

而在書信裡,著重就是提到那些跑商的傳出來的訊息,那就是緬軍已經出現在大明邊境附近。

沐昌祚相信,當王凝看到此處一定會被驚出一身冷汗,授權他調動雲南兵力也就順理成章。

當然,沐昌祚也不忘記提醒王凝儘快將此事上報朝廷,並通知在永安的李成梁。

雲南,現在是急需朝廷兵馬增援。

年前朝廷下旨停運雲南的錢糧,也要儘快撥付到各衛所去,方便調集兵馬。

只能說,現在的沐昌祚以及很佩服京城那邊,距離雲南千里之外還能運籌帷幄,東西緬甸虛實。

實際上,若不是魏廣德有後世的印象,知道明清時期,中國和緬甸爆發過長時間的戰爭,還丟失了不少被認為屬於領土的地方,也是決計想不到緬甸膽敢撓大明龍鬚的。

畢竟,兩國的實力差距就擺在那裡。

以卵擊石的事兒,誰會去做?

可偏偏緬甸還就真做了,而且還做的很不錯。

雖然清朝時期,那位詩皇、十全老人也耗費了巨大的代價,他任命的四任指揮官都因為征討緬甸或自盡,或病死,但確實把緬甸打怕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朝對緬甸的戰爭,其實戰略目的並沒有達到。

只是因為幾次戰爭中,緬軍沒有擋住清軍攻勢,戰場被轉移到緬甸,對緬甸國內經濟造成巨大損失,讓緬甸無力繼續作戰。

而更重要的是清軍進攻緬甸的時機出奇的好,雖然這不是乾隆皇帝想要的,但無心插柳柳成蔭,清軍對緬軍的打擊,倒是讓已經被緬甸吞併的暹羅獲得了重生的機會。

在清軍和緬軍交戰正酣之際,暹羅敗將重新武裝起來,最終擊敗了緬甸駐紮在暹羅的少量軍隊,最終獲得了獨立。

暹羅的丟失,也是讓緬甸選擇向當時的清朝投降的原因。

而實際上,魏廣德策劃的東南亞攻略,把印度洋變成大明的西海,本質上還是存在巨大疏漏的,那就是他並不完全瞭解緬甸就其周邊。

由於緬甸及周邊地形特殊、少數民族眾多,緬甸的統治者多是形式上控制。

也就是,這裡的實際掌權者是世襲土司,他們老子傳兒子,兒子傳孫子。

土司的手下多是某一個民族,只支援自己的土司,根本不理會遙遠的緬甸政權,更不會管什麼大明朝廷。

土司們對政府給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