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施濟孫又派使者到日本等國尋求支援,但都未得到支援。
施二姐在舊港的統治持續到1440年,也就是正統五年,舊港歸入滿者伯夷國的統治,三佛齊國最終滅亡。
而鄭和之所以選擇施二姐成為舊港首領,則是按照穆斯林的習俗。
在穆斯林遺產繼承思想中,基本原則是按遺囑處分遺產不得超過亡人全部淨資產,即清償亡人生前債務、扣除安葬費用後的資產的三分之一,這部分遺產用以賙濟曾以各種方式幫助過亡人的鄰里、生前友好等。
其餘部分按各自應得的份額在法定繼承人中間分配,在分配遺產時,優先滿足以女性親屬為主的份額繼承人,而父系繼承人僅有權參加“析產”後的“餘產”的分配。
也就是說,在穆斯林群體裡,女性親屬在繼承中享有優先權,施二姐能夠繼承舊港首領也正是依據這一習俗。
當然,實際上下南洋的漢人,大多選擇皈依伊斯蘭教,成為穆斯林,其實根本原因也並非是他們就真的相信這個教派,而是還有其他原因。
十三世紀開始,伊斯蘭教隨著商業貿易傳入東南亞地區。
在伊斯蘭教傳入東南亞之前,該地區深受印度文化影響,多種宗教信仰如佛教、印度教、原始宗教以及道教、儒教等並行不悖。
蘇門答臘島處於亞歐板塊的東南側,西部面向印度洋,自古以來就是印度和阿拉伯商人進入東南亞的重要通道。
此處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來自東西方的商旅聚集,頻繁的往來貿易中,最早的穆斯林商賈將伊斯蘭教帶入了這片土地,並在當地居民中廣泛傳播開來。
隨著商業貿易活動的不斷增長,新興的沿海商業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須文答剌·巴賽蘇丹國作為東南亞地區建立的第一個伊斯蘭教國家,標誌著伊斯蘭教在東南亞地區最早的傳播中心。
在建國後,須文答剌·巴賽蘇丹國的東南亞商業中轉站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商人前來從事商貿活動或者宣教。
商業的繁榮使得須文答剌·巴賽蘇丹國的國力變得越來越強大,引起了周邊眾多非伊斯蘭國家的關注。
這些非伊斯蘭國家的領導者認識到,須文答剌·巴賽蘇丹國之所以強盛,正是因為皈依了伊斯蘭教。
他們深信,只有伊斯蘭教才能幫助他們實現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富裕。
因此,他們紛紛選擇皈依伊斯蘭教,以期獲得這種強大的力量。
與此同時,須文答剌·巴賽蘇丹國的經濟繁榮吸引了很多阿拉伯和波斯的著名穆斯林宗教學者前來居住。
他們在此進行傳播伊斯蘭教的學術活動,深深地影響了周邊的居民。
這些居民被伊斯蘭教的強大魅力所吸引,紛紛前來聆聽教誨。
他們的皈依,進一步加速了周邊地區伊斯蘭教的傳播。
經過長期的博弈,伊斯蘭教在東南亞地區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因為伊斯蘭國家的興起,自然而然影響到旅居此地的華僑,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加入伊斯蘭教,因為如此才不會遭到社會排斥和獲得一些商業便利、稅收優惠等。
因此,南洋華人幾代人發展下來,他們的行為習慣也已經逐漸伊斯蘭化,而脫離了漢人習俗。
鄧子龍本來就是要晾一晾這些地頭蛇,讓他們知道厲害,所以故意拖拖拉拉。
說實話,施進卿原來的院子沒有施二姐住的院子好,這是鄧子龍最後得出的結論。
在鄧子龍還在後面院子閒逛的時候,前院客廳裡,十三家的族長已經在這裡恭候多時。
被鄧子龍晾在一邊,他們就算心有不滿卻也不敢發作,只能聚團小聲嘀咕。
因為擔心被外面明軍聽到,所以聲音也壓得極低。
“我看這個姓鄧的就會故意的。”
“早看出來了,明國這次來舊港沒安好心,這可如何是好。”
“都小聲些。”
鄭老爺這時候開口說道:“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明國不按舊例,讓我們公選出新的宣慰使。
以後我們在舊港,可就只是商人,大家族族長,再沒辦法對城市進行管理了。”
“明國不都說文貴武賤嗎?要不我們找那些商人說說,湊錢疏通一下廣東布政司那邊,請幫忙說話。”
舊港實力排第二的林家家主開口說道。
“可以一試,就是聽說,那些文官比武官還要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