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院子,都認真打掃乾淨,是給幾位指揮大人準備的。”
鄧子龍進入宣慰使府邸,認真檢視一番,安排下南海水師幾位指揮的院子。
至於手下其他人住的地方,那就隨他們自己安排,鄧子龍也懶得去管。
手下親兵已經把他的行李從船上搬下來,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會留在這裡,而他所屬戰船十艘也會留在舊港,成為這裡的護衛力量。
“大人,鄭家那些家主在府外求見,說為大人準備了接風宴。”
這時候,有親兵上來稟報道。
“請他們進來休息片刻,我還要把這裡好好看看。”
施家這個大宅子,鄧子龍把最好的院子都留給了俞大猷、王詔等南海水師的主將,他暫時只選了一個小點的院子。
但是這也只是暫時的,等大軍離開後,他做為這裡的主人,自然是要選出最好的院子給自己居住。
舊港,可不會像大明內地府縣那樣任命知府,即便最後派人來,這裡依舊會執行軍管,做主的還是南海水師,就如同東番島和呂宋一樣,屬於南海水師的管轄範圍。
而在舊港及周邊,按照俞大猷的計劃,至少會從內地調派一個完整的衛所進駐。
直白說,大明會向這裡移民兩萬名以上的軍戶,組建五個千戶所,戰兵五千多人。
加上碼頭和水手,這裡的軍隊人數可能會超過七千人。
鄧子龍並沒有直接去見那些家族族長,他還要好好想想對待這些人的態度。
碼頭一會,雙方雖然態度都很是親熱,但鄧子龍可不是個純粹的莽夫,從那些人臉色和眼神,他多少看得出來,他們對大明的到來並不是預想的那麼欣喜。
只要稍微思考便能知道原因,無非是他們原來在舊港城就是土皇帝,作威作福的時代隨著明軍的到來,一去不復返,心中難免不甘。
不過,鄧子龍並不介意他們的態度。
心裡可以不滿,但只要不公開反對,這些家族還是要保留的。
舊港一直以來都是南洋的重要貿易港口,因為地理優勢,早些年西洋的貨物大多都運到南洋,再由華裔商人販賣到南洋各地甚至大明。
雖然現在舊港面臨著馬六甲城的競爭,但畢竟那裡是夷人的地方,華人海上去的次數並不多。
大明下南洋的商人,首選交易地點還是這裡。
再由舊港,把貨物販賣到馬六甲城,流向西洋。
至於已經被大明佔領的海外領地呂宋,其實舊港商人根本就不擔心。
呂宋的位置就在那裡,除非大明海商能找到向東航行的海路,否則呂宋那點需求根本就不大,無非就是和西班牙人交易,走大帆船航道運到美洲,再轉運歐洲。
從實際價值上說,呂宋地位其實非常不起眼,根本沒什麼作用。
也就是因為林鳳一鬧,讓南海水師有了下南洋的機會。
到嘴的肉,自然不能吐出來。
駐軍呂宋,也可以威懾那裡的西班牙人,免得他們在南洋不受控制大肆擴張領地。
對大明真正有利的擴張,其實就是恢復舊港宣慰司,這裡才是聯絡東西方貿易的橋樑。
大明的貨物可以源源不斷運往舊港,在分運到西洋各地。
而大明第一次對外擴張獲得的領地東番島,更多是為了保證東部沿海地區的安全,將海上長城外擴,把東番島打造成一個屏障。
鄧子龍趁著這會兒有空,就去好好轉了轉最好的三個院子,這裡主屋是第一任舊港宣慰使施進卿居住的院子,另外兩個是他兒子和女兒居住過的地方。
曾經這兩位為了繼承舊港宣慰使這個職務鬥得不可開交,不過最後鄭和選擇按照施進卿的願望,把這個職位交給了施二孃。
值得一說的是,施進卿雖然是廣東人,但旅居南洋三佛齊成為華僑後,選擇昄依伊斯蘭教,成為穆斯林。
在幫助鄭和消滅南洋海盜陳祖義,遣使朝貢明朝,被明成祖封為舊港宣慰使,成為三佛齊的統治者。
此時三佛齊已經分裂,而施進卿在得了舊港宣慰使的官職以後,在南洋就一直以“三佛齊國王”自稱。
施進卿死後,由其次女施二姐即位為女王,其子施濟孫與施二姐爭位,施濟孫派使者到大明帝國請求冊封,不明情況的明成祖以“父逝子承”的中國風俗下詔令其繼舊港宣慰使之職。
但隨後鄭和南下了解實際情況後,承認了施二姐為舊港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