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如何找回臉面(2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沒有如原本歷史上已經權侵朝野,但影響力依舊巨大。

若不是魏廣德分擔了他不少權勢,這時候怕是都有言官為了獻媚,直接捨棄科道尊嚴,請求處置劉臺了。

魏廣德不說話,呂調陽只好繼續說道:“我看,叔大心魔癥結就在劉臺身上。

之前曾聽說有人向兩位太后建議處置劉臺,不知善貸是否知道此事?”

聽了呂調陽的話,魏廣德稍微鬆了一口氣。

不是想把他當槍使就行,至於處置劉臺,一個小小的御史,想點辦法也不是不能動他。

都膽大妄為敢直接彈劾閣老,今天是張居正,誰知道明兒會不會是自己。

“聽說過,不過太后顧忌言官風聞奏事之權,所以並沒有同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魏廣德接話道。

這個其實早就傳出了,說一句也沒什麼。

明朝少有處置言官,也正是明初定下的章程。

不過,魏廣德這時候看向呂調陽,故意佯裝不知問道:‘和卿兄的意思是難道’

“善貸,我的意思你也明白了,我也不多說其他,我們應該聯名上奏,請求朝廷處置劉臺才是。

如此,此事才能夠徹底平息下去。

否則繼續這樣吊著,對你我都沒好處啊。”

呂調陽當即開口說道。

“不可不可。”

魏廣德聞言頭搖的像撥浪鼓似的,這樣的事兒他絕對不會做出來,留下把柄。

“風聞奏事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歷代皇帝都不敢廢棄,我等又如何能做出來。”

閣臣出手懲辦科道言官,魏廣德可不願意惹禍上身,他都不知道呂調陽是怎麼想的。

或許,他只是想要儘快平息此事,可也不能把自己牽扯進去啊。

他呂調陽的仕途已經快到終點,可魏廣德還年輕,是絕對不能沾上這個汙點的。

魏廣德可是清楚的記得,最後和張居正沾上關係的人,貌似下場都不怎麼好。

一些人因為各種罪名被鋃鐺下獄,被罷免都是最好的處置了。

這個時候他要是和呂調陽一起聯名此事兒,將來被人翻出來還不知道會如何。

特別是科道言官風聞奏事之權,雖然在朝中頗有爭議,但不爭的事實就是,科道言官這個權利,一直到明朝滅亡,都沒有消失。

“風聞言事”是柄雙刃劍,既是整治官場的利器,也容易成為官場上朋黨攻訐的藉口。

其實,風聞奏事的危害,歷代皇帝哪個不曉得,可卻也沒有一個皇帝會限制御史這個權利,因為刀柄是在皇帝手裡。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參考前朝舊制對朝廷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對中央體制的設計和創造,而且明朝中央的政治權力結構基本沿襲了明初的制度設計,科道官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制度。

科道官是科官和道官的合稱,又被稱為“言官”。

科官是獨立於都察院之外的相對獨立的監察系統,朱元璋在總結前代制度設計的基礎之上,按照六部建制,設立了吏、戶、禮、兵、刑、工六大科,分別置左右給事中等官,其中共五十餘人,專門負責監督六部,在運作的過程中相對獨立,但可以相互駁正。

道官是指之都察院下設的十三道監察御史,定員一百一十人,負責監察朝中內外官員。

因均負責監督職責,職責相近,故稱之為科道言官。

雖然在朝中官職品秩不高,但是科道官具有“風言聞事”的權力,所以在明朝的權力爭奪中仍然獨樹一幟。

在明朝的政治權力結構中,以皇帝為代表的皇權和以首輔為代表,內閣為主體的“相權”實為對立,但是科道官的設定,實際上形成了“三駕馬車”並行的權力架構。

在封建王朝,國家機構從本質上而言是為君主服務的,皇權在這之中具有絕對的權威。

作為明代國家機器的締造者——朱元璋,在開國之初就要求科道官“凡官吏之賢否,治之得失,風俗之美惡,軍民之利病,悉宜究心”,擔當起糾察百官的重任。

在明初政局尚未穩定之時,科道官維護皇權的色彩極為濃厚,可以從明初的一些史實中得出,其中胡藍之獄就是最好的例證。

儘管皇權在明初朝中享有支配性的地位,但是貴族功勳的威脅不得不引起朱元璋的重視,貿然採取措施定會引起群臣不滿。

這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