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當即就開始追問起邊境事務,
“沐公爺、羅大人,這鐵壁關,天馬關,漢龍關和南牙關,是否為我明軍衛所駐守,還是由地方土司在負責防守?”
李成梁深知,很多在京城看到的資訊,未必真實,地方上報的是一套,下面實際操作可能就是另外一套,是不能當真的。
他所說的四關,就是現在面對孟養和木邦邊界的四座關城。
以李成梁的判斷,此四敵任何一處都可能成為緬軍進攻的目標。
只要打破一座關城,緬軍就可以由此蜂擁而入,肆掠大明境內。
聽到李成梁的問題,沐昌祚臉上當即浮現出尷尬之色,確實沒有做聲。
倒是一邊的羅汝芳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唉,李都督慧眼如炬。”
羅汝芳衝李成梁拱手說道:“如果此四城在衛所手裡,此刻都督要見我等,怕是真要去麓川才行了。”
“怎麼,此四城沒有衛所駐守?”
李成梁當即微微皺眉,他已經預感到什麼,果然和他在五軍都督府看到的佈防圖不同。
“那威遠衛現又駐守何處?”
當即,李成梁追問道。
威遠衛,是大明掌控雲南後,在雲南最南端設立的一個衛所,目的自然就是威懾孟養、木邦等宣慰司。
雲南的衛所,是以昆明為中心,分佈則是沿著驛道左右駐防。
四川入滇三條路,自貴州而來的湘黔官道和自瀘州而來的川滇官道,在沾益州匯成一條,過曲靖、馬龍、木密、嵩明、楊林入雲南府。
然後一條南下通臨安府,是入交址的大路,一條西走曲靖、大理、永平、金齒、騰衝,是接麓川、緬甸的大路。
這些交通要道構成明廷對雲南掌控的骨架,自然衛所也分佈周圍,既方便保護道路,又能順著大道機動部署。
威遠衛就是至於麓川以西,不過就沐、羅二人表情,李成梁已經知道,怕又是個空殼子衛所了。
果然,接下來羅汝芳的話,印證了李成梁的猜測。
“威遠衛雖然立衛,但實際從未組建完成,明初時也不過建了三個千戶所,抽調部分軍戶到此,駐防幾座關城。
之後,咳咳......李都督應該能夠想到,軍戶逃離者頗多,之後也未再補充。
之後幾座關城,就都交給了地方土司在鎮守,地方上只是定期派出官員去巡查。”
幾句話,羅汝芳就把責任推卸的乾淨,雖然確實和他們關係不大。
威遠衛自從建立以來,一直都只是個空架子衛所,軍戶根本就沒有抽調齊整。
之後因為糧餉供應的問題,軍戶逃亡,自然早就垮了。
這些事兒,朝廷不派人下來檢查,地方上自然也會瞞著不報,一代又一代的官員就這樣前仆後繼的遮掩,都不願意在自己任上爆雷。
說到底,還是因為天下承平太久,軍備鬆弛的緣故。
如果不是京城關注到緬甸局勢有變,如果不是緬甸王廷大肆擴張的緣故,誰又會關注到這個邊陲小小的衛所。
而在天底下又有多少像威遠衛這樣的衛所呢?
大明號稱有百萬大軍,但實際上現在的衛所大多都不滿員。
上報的兵力,都是按照衛所和守禦千戶所的數量乘以標準員額算出來的總兵力,其中水分就可想而知。
也就是糊弄糊弄朝堂上高坐那位,下面人誰不知道這些情況。
只是,具體爛到什麼程度,那就是誰也說不好。
不到下面找到熟悉內情的人,都是問不出來的。
“那說說現在二位知道的緬北局勢吧,聽說邊境外十餘里就已經發現了緬軍活動的蹤跡,不知可採取何種措施。”
李成梁不想繼續追究此事,於是問起現在的局勢。
之前王凝給他的文書提到緬軍已經接近大明邊境,所以他非常重視,想知道沐昌祚和羅汝芳究竟採取何種應對之法。
“我已經調集附近衛所兵馬,佈置在騰衝、施甸和保山一代。
三城位置互為犄角,可相互佑護,又位於入滇要道上。
只要守住三城,緬軍無論如何也打不進來。”
說到這裡,沐昌祚略有些遲疑,好一會兒才說道:“至於西邊瑞麗、盈江等地,就只好放棄。
那些地方多是土司在經營,大軍難以進入佈防。
先前都督到來時,我正和羅副使討論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