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手裡那塊“蛋”表,其實就是懷錶的鼻祖“紐倫堡蛋”,即便是在西方,也是剛剛出現沒多久的新奇玩意兒,常被作為吊墜掛在胸前。
這東西是德國紐倫堡鎖匠彼得·亨萊因在十六世紀中前期,用鋼發條代替重錘,創造了用冕狀輪擒縱機構的小型機械鐘錶,因形似雞蛋而得名。
這個時期的紐倫堡蛋的錶盤裡只有時針,還沒有分針和秒針,不過表內卻有分針和秒針的結構。
這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對時間精度要求並不高,通常按刻計時,製表匠便省略了分針和秒針的製作,只留時針。
,!
這是歷史上第一個不需要利用重力作為動力來源的鐘表,也是最早的行動式計時工具。
在此之前的時計只有鍾,除了高掛在市鎮中央以作息為依據的鐘樓大鐘,就是放在家中如人身高般的立鍾了。
至於其他人,還是用中國自古傳下來的東西,也就是土圭和漏壺看時間。
此時林逢春也看向漏壺,確定時辰到了,他叫來兩個親衛,讓他們舉起火把向城外揮舞起來。
這是他們做出的暗號,正反方向揮舞三次。
“有動靜了。”
在城外密林裡等待的鄧子龍和陳璘看到,小聲說了一句,隨即命令身邊親兵也點起火把,做出相同的動作,只不過每次揮舞自是兩圈就向反方向舞動。
城樓上的林逢春和許應美自然看到了城外的動靜,林逢春看了許應美一眼,開口說道:“開城門吧,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大哥,我下去開城門。”
許應美低聲說道。
“去吧,順便把明將帶上城樓來。”
林逢春說了句,隨即召集城樓附近幾個親衛,放下城門口的吊橋。
玳瑁城沒有護城河,可是也在城門附近挖掘了一條一丈多深的壕溝,主要是現在海盜們人手不足,還不足以引入河水建成護城河。
隨著吊橋被放下,周圍巡邏的軍卒也聽到響動,只是朝城樓看了眼。
火把下,林逢春的身影出現在他們眼中。
士卒們並沒有意外,一些人前兩天就知道了訊息,對於投降明軍,大部分人並不反對。
誰願意困守孤城,還是根本就沒有獲勝希望的一方。
不過知道要做什麼,他們也不再繼續巡城,而是快速匯聚到北門城樓附近。
而此時許應美帶著幾個親衛已經下了城牆,走進城門洞裡,在搖曳的火把照耀下,他拿出鑰匙交給身旁親衛,讓他們開啟了城門。
已經關閉月餘的北門城門,在“吱吱呀呀”木頭摩擦發出刺耳聲音中緩緩開啟,這聲音在深夜裡傳出很遠。
而此時的城外密林中的明軍已經走出叢林,都儘量放輕腳步往城門方向前進,最前面的赫然就是鄧子龍。
陳璘此時還在密林裡沒有動作,他身後跟著的是幾個蘇祿國將領,三千蘇祿國士兵也已經整裝待發。
看到明軍已經靠近城門,陳璘這才一揮手,帶著蘇祿國士兵出了密林,想著城門快速奔去。
不過他們這一行人走動發出的聲響可就比前面的明軍大了許多。
雖然知道是商量好的,可鄧子龍和陳璘還是希望發出的聲音越小越好。
鄧子龍帶領的明軍此時已經到了吊橋邊上,抬頭看了眼黑漆漆的城樓,上面模糊有人影站在那裡。
就在鄧子龍思考的時候,許應美已經快步出了城門,走上吊橋。
“我是許應美,不知對面是哪位將軍。”
許應美自報家門,讓鄧子龍收回思緒,當即大聲報出名字。
也就是這片刻功夫,鄧子龍也走上吊橋,他身後的明軍也緊跟其後,在許應美的指路下,明軍快速穿過城門進入城裡。
“這邊。”
許應美是知道該怎麼給明軍帶路的,所以進城後第一時間就帶著鄧子龍上了北門城樓,見到了林逢春。
鄧子龍在城門處佈置了一道簡易防線,就帶著剩下的人透過馬道上了城牆。
“罪民林逢春拜見鄧將軍。”
到了城樓上,鄧子龍還沒發話,林逢春已經雙手捧著腰刀跪伏餘地。
“你就是林逢春。”
鄧子龍剛說完話,許應美也幾步走到林逢春身側,解下腰刀有模有樣的學著林逢春的動作跪了下去。
“你們都起來吧,知道棄暗投明算你們識相。
現在大軍進城,有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