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進城(1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大帥,鄧大人他們已經帶人過去了。”

臨近四更天的時候,俞大猷也坐不住了,起身掀開帳簾走到外面,眼睛看向玳瑁城方向。

營帳門口的守衛小心翼翼走到他身旁,小聲說道。

俞大猷微微點頭,並沒有說什麼。

在他身後,蘇祿國國王巴克爾和其他沒有分派任務的將領,這時候也跟著從營帳裡出來。

一群人站在一起,還是不少人的,只是比之前少了一半。

一些人領兵帶隊去了,明軍分成兩波,第一波入城的是鄧子龍和陳璘,第二波還有兩千多人負責接應。

除此以外,還有幾名擅長水戰的將領去了水師船隊那邊,由他們指揮明早開進彭加絲蘭海灣。

就在他們翹首以盼,等待攻城訊息的時候,鄧子龍和陳璘帶著人已經靠近了玳瑁城北門。

北門城牆之上,和往常一樣,隔一段距離就點著火把,火把之下人影綽綽,顯示著有海盜軍卒在沿著城牆巡邏。

鄧子龍和陳璘都沉住氣,對面城樓上沒有發出訊號,他們就不會帶著人急匆匆的過去。

誰知道結果會怎麼樣。

就算現在對面反悔,沒有開啟城門,對他們來說,其實也沒有多大損失,不過是小小失望罷了。

真正最危險的,還是進城以後能否快速控制城門。

只有上了城牆,控制了城門,才算可以放心。

到那時候,就算林逢春他們想反悔都已經不可能了。

而此時就在他們對面的北門檉柳上,林逢春和許應美也在煩躁的走來走去。

隨著約定時間的臨近,緊張感愈發強烈起來。

到現在沒有收到顏佑謙和吳大成的訊息,這算是好事兒。

真有他們派人來傳遞訊息,那可能就是遇到麻煩了,可兩人依舊緊張的不行。

只能說林鳳在海盜集團內威信太高,他們打心底懼怕這個人。

別看平時和和氣氣的,真對付人,那手段是非常毒辣的。

“大哥,時辰查不多了。”

許應美看了眼城樓角落處放著的漏壺,看到刻箭水跡,就對林逢春說道。

這個時代,實際上大明已經有西方傳進來的鐘表,不過那東西價格昂貴,畢竟是非常精巧的裝置,全手工打造獨一無二,所以流通很窄,只有達官貴人和富甲一方的豪商巨賈才用得起。

對於海盜來說,雖然常於夷人打交道,可真正有機會拿到手還是很少。

因為這東西貴,相對來說並不適用。

而在東方,雖然沒有發展出精密的計時機器,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計算時間的東西,那就是土圭和漏壺。

土圭是一種古老的測量日影長短的工具,主要用於透過觀察記錄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的變化。

土圭的構造簡單,就是垂直於地面立一根杆,透過這種方式,可以測量日影的長度,進而確定時間。

所以土圭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圭表,表示他可以看時間。

除此以外,大型城市往往還用日晷來測定時間。

日晷,又稱日規,它也是我國古代測定太陽時的儀器,其實起源於圭表。

日晷由一根表,也就是晷針和刻有時刻線的晷面組成。

按照晷面安置的方向,可分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等。

如把晷面製成半球形,晷針頂點在球心,就是球面日晷。

如果在晷面上按當地的地理緯度和節氣刻制節氣晷線,從表影的方向和尖端的位置可以測定節氣的時刻,這是節氣日晷。

不過不管是土圭還是日晷,都要利用陽光才能測定時間,可到了晚上沒有陽光,自然就沒法用了。

不過中國古人當然也不是對此毫無辦法,於是他們發明出了漏壺。

漏壺也叫水鍾,根據等時性原理滴水記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把水漏完的時間即洩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裝滿,也就是受水型。

中國的水鍾,最先是洩水型,後來洩水型與受水型同時並用或兩者合一。

稍微注意就會發現,土圭被叫做圭表,而漏壺被叫做水鍾,其實這個名字都是近現代才有的,對應的就是西方傳入的鐘表。

在林鳳海盜集團裡,也就是林鳳手裡有塊“蛋”表,那是大價錢從夷商手裡換來的,寶貝的不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