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早上起床洗漱好了之後去上房伺候蔣氏用飯。與其說伺候用飯,不如說是陪著用飯。以蔣氏的身份完全不用靠欺負兒媳婦來提高自己的地位或成就感,蔣氏自己是過來人,新媳婦兒原本初進夫家門因新環境新面孔感到忐忑,結果還要日日起早小心翼翼伺候婆婆,那種提心吊膽沒有自由的日子令她印象深刻,於是便沒想過要將這些苦楚強加在自己兒媳婦兒們身上。只第一天時蔣氏讓陶言真在一旁伺候著用了早飯,見這個曾被傳得潑辣不講理的兒媳婦伺候起自己來並非應付差事且在她吃完飯還會講些笑話調節心情,滿意之下便不再讓長媳伺候自己,佈菜這種事均由安國公兩位姨娘來做。這日,又到請安立規矩的日子了,陶言真早早起床洗漱好便去了上房。到的時候蔣氏已經由著兩位姨娘伺候著了起了床,正在洗漱中。“娘,兒媳給您請安來了。”陶言真笑著走上前在蔣氏面前停住,規規矩矩地行了個禮。“世子夫人來了。”兩位姨娘見到陶言真均福了福,她們兩人是安國公的房裡人,雖說是長輩,但畢竟只是妾,只比下人們地位高些,見到少爺小姐們都要先開口打招呼,更何況是世子夫人了。以後安國公的爵位會由段如謹繼承,世子夫人也會升為國公夫人,哪裡是她們這作姨娘的所能比,兩位姨娘想得通,便不敢因自己是國公爺的妾擺長輩款,每次見到陶言真不管背地裡如何,表面上都做得很謙遜很有禮術。陶言真不敢託大,連忙回道:“兩位姨娘也早。”兩位姨娘均年紀不小了,一個與蔣氏差不多大,三十六歲,一個年輕些,那也三十了。安國公自娶了蔣氏後二十多年裡姨娘通房加起來總共不超過十個,心腸壞的或是人蠢做錯事的女人被送人的送人,發賣的發賣,也有病死的,總之二十年下來,最後剩下來的就這兩位姨娘了。有個曾是京城第一美人的妻子,又有兩名知冷知熱的姨娘,安國公也知足,沒再因為妻妾都年紀大了而再納二八年華的大姑娘。三十六歲的是李姨娘,自小就在安國公房裡伺候的,蔣氏進門兩年後她被開了臉抬為姨娘,蔣氏懷第二胎時兩個多月她也有了身孕,十個月後生下僅比二爺段如琅小兩個月的三爺段如曦。李姨娘從貼身丫環做到姨娘,對安國公的脾性喜好很瞭解,伺候起來比一般人都盡心,也放得□段,又加上生了個兒子,於是在國公府中地位頗為牢固。三十歲的是廖姨娘,是安國公在邊關打仗時救下的,父母因戰亂而死,有幸被安國公救下,因沒了親人無處可去,又為報恩,於是便就此跟了安國公,當時在關外一直由她伺候著,回京城後給蔣氏磕了頭成了姨娘。廖姨娘沒有李姨娘的好運,曾經懷過孩子,但生產時遭遇難產,差點死了好容易生了下來,結果是個渾身發紫的死胎,身體耗損嚴重再不得懷孕。當年是她在孕期中了毒,致使孩子沒能順利出生,後經查證是一名寵妾所為,已經將那名妾送了官處死,雖一命頂了一命,但一個女人此生再不能生孩子很是可憐,好在安國公為補償,此後對她一直很好,就連主母蔣氏都對她多加照顧,其他女人走的走死的死,她這個沒孩子的有幸能留在府中過安生日子也算是因禍得福。“用飯吧。”蔣氏領著陶言真在飯桌旁坐下。兩位姨娘自覺站在蔣氏身後,一個佈菜一個盛粥,伺候得很是精心。陶言真不習慣被人伺候著用飯,沒讓丫環給她佈菜,而是一切自己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