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蝗蟲叄(1 / 1)

小說:無雙群俠傳 作者:朔望月78

隨即郭汾陽又帶來一個壞訊息,金兵正在淮河北岸集結,看架勢正要開始反攻大宋。 當晚,雲錦書在後花園擺下茶酒,請眾人一起過去閒話,也算給各自慶功。畢竟是在李家府上,也請了李元昊作陪。 眾人散座一圈,焚香煮茶,氣氛倒也融洽。沈放白日在花輕語處碰了釘子,心下賭氣,也不去找她說話。心道叫你眾人面前讓我下不來臺,我也不稀罕理你,瞧你生不生氣。 誰知忍不住偷看幾眼,花輕語一直跟梁輔臣說話,對他這邊看也不看。 想起宋源寶所說,不由也是起了心思。花輕語邊上還湊著個張易之,不過張易之和李雲政兩人都已婚配,花輕語怎麼也不會瞧上。唯獨這梁輔臣年紀也輕,不過二十四歲,相貌英俊,家境也好,關鍵也還未婚娶。 留心觀察,那梁輔臣正自侃侃而談,不時逗的花輕語發笑。沈放左看右看,瞧此人越是不順眼。 李雲政倒未注意,他與沈放許久未見,今日得閒,正有許多話說。沈放心神不屬,每每前言不搭後語,終究叫李雲政看出端倪。不過看破不說破,他也未拿這個去開沈放玩笑,只是笑道:“你放心,花姑娘自己武功高強,可瞧不上我們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沈放還是嚇了一跳,急忙掩飾,道:“我才沒有,不是,她喜歡什麼樣的人與我何關。” 李雲政呵呵一笑,心中暗笑,原來聰明機巧如你,也有不開竅的時候。 一旁蕭平安被宋源寶纏著,要他一起尋欒星迴的樂子。蕭平安對欒星迴也無什麼過節,豈會跟他胡鬧,但被他一纏,也尋不到機會跟葉素心說話。 他懷中還揣著那根釵子,心中哀嘆,小元寶話要是沒這麼多,人要是沒這麼愛惹事,可就好了。 沈放偷瞧花輕語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卻不想花輕語早瞧在眼裡。但不知為何,就不去理沈放,反對身邊梁輔臣笑道:“你那日彈的琴真好聽,今日何不再奏上一曲?” 梁輔臣雅擅音律,雖不似全瑾瑜那般天下聞名,也是出手不凡。除蕭平安沈放幾人外,此間人都見識過。花輕語一提,頓時有人響應。 梁輔臣興致也高,叫人取了件樂器來,卻是一枝琵琶。眾人遂靜,梁輔臣平心靜氣,懷抱琵琶,手指輕挑,奏出一曲《淮陰平楚》。 《淮陰平楚》其實便是如今聞名遐邇的《十面埋伏》,此曲甚長,分作多個章節,描述的是垓下之戰。從韓信圍項羽,到霸王兵敗自刎烏江,漢軍凱旋。 梁輔臣有感大戰一觸即發,所奏正是其中“點將”一章。慷慨激昂,當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淮陰平楚》一曲源遠流長,但古曲流傳不易,已難辨初始。古時沒有簡譜,樂譜都以文字所載,現存最早的古琴樂譜是梁代琴家丘明的《碣石調·幽蘭》,通篇以文字記錄指法,甚是難懂。 但有人認為《淮陰平楚》最早也在唐代之後,理由是唐代之前,所見的曲項琵琶乃是四弦四柱。音柱少、音域窄,難以表現如此宏大複雜的組曲。 其實一首樂曲,也是不斷變化,如《碣石調·幽蘭》,本是“楚調”,叫《隴西行》,後來用它唱曹操的《觀滄海·東臨碣石》,就改叫《碣石調》,再後又用《幽蘭》詩來填配它,如此轉折,又怎能沒有變化。 以樂器強斷有無,未免也是不妥。若唐朝的琵琶表現力如此有限,白居易又如何寫出《琵琶行》? 一炷香功夫,梁輔臣緩緩收聲,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眾人齊聲喝彩,蕭平安也是叫好,他對音律一竅不通,說他便是對牛彈琴的那頭牛也不為過。聽梁輔臣彈的熱鬧,鏗鏘有力,慷慨激烈,只覺比全瑾瑜彈的還好。 沐雲煙就愛拿他取樂,笑道:“大木頭,你也叫好,敢問好在哪裡?” 蕭平安摸摸腦袋,想了一想,道:“聲音真大!” 梁輔臣手上一抖,琵琶差點扔了出去。 眾人見他一本正經,都忍不住發笑。 沐雲煙笑的直打跌,笑道:“服了,服了,如此說來,梁兄小勝拿撥浪鼓的貨郎,卻還比不過打鐵補鍋的鐵匠。” 眾人更是忍不住發笑,蕭平安也知自己說的太過直白,叫旁人笑話,面上也是一紅。 沈放見梁輔臣大出風頭,身旁花輕語星眸閃閃,似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心裡酸溜溜好不是滋味,又聽眾人笑話蕭平安,更是生氣,正待出言,替大哥說上兩句。 一旁葉素心卻是眉頭微皺,已忍不住先道:“我倒覺得蕭大哥說的挺好,力拔山兮氣蓋世,劉項原來不讀書。霸王若在,得聞此曲,也要說一聲,大丈夫當如此曲,轟轟烈烈。轟轟烈烈豈不就是聲音真大,我瞧蕭大哥才是聽出了此中真意。” 李雲政和張易之齊聲喝彩,道:“妙!妙!妙!此解當真天衣無縫!”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