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虎眼下腦海裡一根弦也是繃的緊緊的,驚慌恐懼,但人在大軍之中,根本不容他發愣退縮。即使害怕,他也不敢停頓,聽老兵說的明白,若是倒黴輪上先鋒,就一定快跑。距敵軍百步進入弓弩射程,百步不過十餘息的時間,你跑的越快,活下去的機率越大。 他一手舉盾,跟著向前衝了幾十丈,對面的羽箭卻是停了。 弓射六十步,弩射百步,這都是軍中訓練的要求。實際戰場之上,射擊的距離遠遠短於此。即便神臂弓,將官指揮射擊的距離也不過百步。 方才那一波箭雨,不過是宋軍給的回應。一面表達死戰的決心,一面除錯弓弩。 衝鋒的金軍也發覺對面停止射箭,都是加速快跑。 聲後鼓聲陣陣,鞭策眾軍前行。 就在此時,金軍的弓箭手也開始回擊,無數羽箭從術虎頭頂飛過,飛向宋軍陣中。 但這一波羽箭半數落在宋軍陣外,金軍先鋒領軍的將官氣得高聲喝罵。四百降卒做了替罪羊,其實還是起到作用,浪費了宋軍一波羽箭,這可是得之不易的良機。好容易跑入弓箭射程之內,己方弓箭反擊,能壓制宋軍一息,前鋒就可多跑十步。 但金軍衝鋒,有自家的刀槍兵在前,弓弩手都在軍陣後段。堪堪跑進射程,慌忙舉弓。跑動之中,匆忙站定射箭,不但不成佇列,射出的箭東一叢,西一束。更有大批弓箭因離的太遠,箭枝根本未達宋軍陣中。 金軍不似宋人對弓箭如此依賴,單人的箭術或是不相伯仲,但一旦組成軍陣,則是高下明顯。更何況眼下金人乃是跑動中發矢,陣型本就已經散亂。 但這一波還擊也給宋軍陣中造成了一陣波動,也有幾個倒黴鬼被流矢所傷。 宋軍陣中仍是一片沉寂,不見一枝羽箭飛出。 就這片刻功夫,金兵前隊已衝進七十步內。 宋軍仍是巋然不動。 又是兩息,前陣距宋軍已不足六十步,術虎也跑進了百步範圍。就在此刻,宋軍陣中,羽箭齊發,不僅有弩,更有各式弓箭。 術虎之見前方不斷有人栽倒,與從天而降的羽箭不同,眼下弓箭都是平射而來。數量之多,遠勝之前,而且飛箭如珠,根本不見停歇。 這路宋軍的戰法,竟是少有的混合疊陣,就是陣中有數種弓弩搭配,強弩,尋常弩,強弓,次強弓。 創這疊陣的,便是吳曦的祖父,南宋名將吳璘。戰法曰:“每戰,以長槍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強弓,次強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約賊相搏至百步內,則神臂先發;七十步,強弓併發;次陣如之。凡陣,以拒馬為限,鐵鉤相連,俟其傷則更代之。” 但這一戰法在宋軍中使用的卻是寥寥無幾,古時打仗,士卒的素質有限,越是複雜的戰術越容易出錯。而且多弩弓的配置,雖然在遠中近的距離上做到了平均分佈,但卻也將火力分散。 此際宋將指揮的“疊陣”卻是訓練有素,乃是少見的精兵,多種弩箭的組合更是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夏衍德也終於勝出一招,此間地形最是特殊。雙方不約而同,都選擇在此處做文章。 敵軍先鋒進入六十步內,第一波神臂弓射出,雖然數量還不足百,但什麼甲冑都能穿透的最強弩,仍是造成了金軍數十人的殺傷。 隨即尋常弩兵開始射擊,弩箭上弦遠比弓箭要慢,解決的方法,一是輪射,二是配專職上弦的輔兵,三是備雙弩加輔兵。眼前宋軍乃是輪射,一排射擊,二排準備,三排張弦。三輪弩箭射過,又有百餘金兵栽倒。 這才三息時間,跑在最前面的金軍倒下一半還多,但僥倖未死的已經衝入四十步範圍。 宋軍放下弩弓,全部換作弓箭。一時之間,陣中射出的羽箭足足多了一倍,更是連續不斷。 訓練有素的弓箭手,數息時間能連續射出六七箭,遠超弩弓。一時之間,宋軍陣中如同飛出一波一波的黑浪,撲進金軍之中,擇人而噬。 先前百步之外,羽箭乃是從天而降,還好用圓盾抵擋,此番卻是直射過來,而且力道更猛。只聽“嗖嗖”之聲不絕於耳,打在盾牌甲冑人身之上,聲音各異。穿過盾牌是“撲”的一聲,未能破甲是“當”的一聲,穿破甲冑則是“噌”的一聲,若是直接扎入人體,則是一聲蓋過一切的慘叫。 一字散開的金兵先鋒成片的跌倒,這些人有的被射中頭頸或是前胸要害,有的是四肢中箭。 被射中要害的倒地就死,被射殺的卻是鬼哭狼嚎,哀聲不斷。 李雲政對弓弩非常熟悉,就著術虎所說,也給眾人講解一番。 蕭平安也是驚訝,原來弓箭還有這麼多講究。他先前頗不把弓箭瞧在眼裡,在衡山與師兄弟們開玩笑,二十步之外,兩石的強弓射來,他也能一把抓住箭身。 術虎也跑到了七十步內,他眼下才知宋人弓箭的真正厲害。一手舉著盾牌,低著頭往前衝,連自己的視線也遮擋了,跑偏了方向也不自知。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