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平安一路嘗試“行道訣”,果然奇妙。他此際內功已有不俗根基,身體反應,體內內息運轉倒是都比腦子來的快。不知不覺之間,本門“仙霞勁”,與紫陽道人所授的內功,三種功法同時運轉。本門“仙霞勁”為主,仍是在衝擊右側手少陽三焦經壁壘,紫陽所授內力引導“行道訣”反震之力,一起助力。三者竟是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不知不覺之間,蕭平安落足越來越重,反震上衝之力也愈強。他雙足落在石道之上,腳下大響,聲音在山中遠遠送出。 褚博懷跟在三人之後,見蕭平安練的物我兩忘,微微一笑。這“行道訣”乃是要借地面反震之力,自然是落足越重,效果越好,但如此一來,足下和大腿小腿吃力也是越大,此子練功倒真是不遺餘力。 此前二十餘日,眾人都在大車之上,身子不得舒展。今日得以馳騁,更是山幽林靜,神清氣爽,奔上幾里,再走上幾里,竟是渾然不覺乏力。 一連走了四個多時辰,褚博懷才叫三人住足。四個時辰,蕭平安腳下竟是一直重重作響,絲毫不見衰弱,勁力之足,大叫褚博懷吃驚。他見多識廣,知道三人這是憋了幾天,正是精神,但六百里不是小數,絕不能一昧消耗,必須張弛有度,才能後勁不絕。 停了腳步,褚博懷叫三人歇息,自己要去尋水,被三人攔住。 宋源寶道:“師傅你這是何意?是不是看不起我們!” 當下蕭平安先去灌水,四人都帶了水囊,只是路上已喝了不少。此處山中林木繁茂,道邊常見山泉,片刻蕭平安就灌滿了水囊回來,順便還找了不少山中野果,雖叫不出名字,卻都是能吃。 幾人帶的乾糧都不多,褚博懷經驗老道,林子瞻也闖蕩了幾年江湖,蕭平安和宋源寶兩人山中覓食之手段也是高明,四人渾不為飲食擔心。 褚博懷見附近就有山泉,叫幾人一起脫了鞋子,用泉水泡腳。山間水涼,泡片刻就罷,卻也大有好處。雖不能解乏,卻去了腳汗,再走起來,鞋襪乾爽,腳也不易得病,這都是出門行路的經驗。 歇了半個時辰,幾人又再上路。這六百里古道,自也要經過些村落鎮子,但群山之中,要尋車馬也是極難,也不費神去找,遇到村鎮,也是疾走而過。直走到後半夜才停下休息,這一日連走了十個多時辰,不下兩百二十里。 睡了兩個時辰,眾人起身又行。蕭平安三人少年心性,自是誰也不肯服輸,這一日仍是發力疾走。 褚博懷見蕭平安仍是腳下啪啪聲響,擔心他練壞了腳掌,忍不住出言勸他停下。 蕭平安卻是不覺異樣,他有紫陽所授內功相助,腳上的反震之力盡皆傳到經絡之中,對肌肉骨骼的衝擊反是甚小。褚博懷不知,自是擔心他急功冒進,傷了身體。 見蕭平安不聽,停下休息之時,捏他兩腿,見肌肉柔韌,果然不見脹澀淤結,也是稱奇,讚道:“你這孩子,身子倒練的壯實。” 這一日一夜仍是隻睡兩個時辰,又行了兩百多里,眼見行程已過大半,想來離前面青城派眾人已經不遠。 幾人之中,宋源寶最是年幼,功力也是最弱,這兩日跑下來,已顯疲態,話也越來越少。 幾人乾糧都已吃完,早上起來,褚博懷撿石子打死了好幾只鳥,還有兩隻山雞。 蕭平安幾人大喜,拿去洗剝了,架火烤熟,雖沒有調味之物,但連走兩日,又吃到熟肉,也大是滿足,只覺氣力又增。 這日行到下午,又翻過一座大山。到了山腳處,突見前面一個大大的村寨,比一路所見都要大上許多。看房屋多是吊腳樓,知是當地土人的寨子。 眾人所在武陵山區乃湘、鄂、渝、黔交界,也是土人主要聚集之處。這土人便是如今的土家族,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土生土長的人”。其先民被稱為“蠻”或“夷”。 宋代以前,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宋代以後,土家族就單獨被稱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蠻”等。土家族的名稱是民國時期才有。 那村寨正在下山的路上,眾人一路行來,山上行人也不曾見過幾個,山下所見村落也都極小,眼前這村寨卻比中原的大鎮也不遑多讓。 山上望去,一排排房屋鱗次櫛比,街道錯落,好生興旺。 林子瞻道:“原來土人也有這麼大的寨子。” 宋源寶道:“我聽說土人就是蠻夷,兇狠的很,見到漢人就抓來吃了,是真的麼?” 褚博懷道:“哪有此事,那是漢人總被異族侵擾,對外族憤恨,說書的添油加醋。這當地的土人早就跟漢人交好,五代時便跟漢人學習耕種。唐宋以來,土人都是聽從朝廷管轄,朝廷任用當地首領酋長自治,稱作羈縻。此間土人對漢人,倒是不至兇狠。”土司制度是從元朝才有,宋時仍是朝廷認可的酋長為一族之首。 宋源寶道:“那就好,那就好,這麼多蠻人,我倒有些害怕。”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