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圍城壹(1 / 1)

小說:無雙群俠傳 作者:朔望月78

秋風蕭索,黃葉遍地。 南宋紹熙三年(1192),信陽西北,臨近淮水之濱,有個小小的縣城,喚作裡縣。南宋偏都臨安已久,宋金連年征戰,兵禍不休,這裡縣雖非要衝,但緊臨淮水,自也是兵戈不斷。 隆興和議後,金內耗多起,南宋也無心北伐,此間才略得太平。只是兵禍遺毒,十室九空,背井離鄉,生機難復,此時這裡縣城中百姓已不到六百戶,不足三千人,多是些老弱病殘,婦孺兒童,城內貧苦潦敗,了無生氣。 時正深秋,花木凋殘,綠意消褪,更顯得四下裡一片清冷。 城北有所府第,朱門高牆,甚是醒目,此時天色尚早,東方微亮,府前的兩個燈籠還未熄滅,小城四下裡一片寂靜,正是睡夢猶酣之時,府中書房裡卻已傳出了吟哦之聲。 語音稚嫩,讀書的還是個孩子,書聲朗朗,唸的是闕《八聲甘州》: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 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閒?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燭光之下,唸書的孩子不過五、六歲年紀,眉清目秀,長的甚是可愛,猶自睡眼惺忪,搖頭晃腦的將這闕詞念畢。 他對面坐了位中年文士,麵皮白淨,頜下三綹長鬚,手執一本詞集,正自看得入神。 那孩子遲遲不見父親說話,終於忍不住道:“爹爹,這詞好怪,故將軍不就是死了的將軍麼?怎地死人還能喝酒?” 那文士嚇了一跳,道:“你說什麼?” 那孩子道:“前幾日爹爹講過,‘物故’便是人死了的意思,我想這故將軍大概也是死了的。” 那文士哈哈大笑道:“這將軍麼,如今自是早已死了,此處‘故’作過去講,詞裡意思是他以前是位將軍。你可知這將軍說的是誰麼?” 那孩子道:“孃親沒說。” 那文士搖頭笑道:“你娘只知要你讀四書五經,叫她幫教一天,果然敷衍。” 原來這文士姓沈,名天青,雖是文士打扮,卻是行伍出身,早先更是辛棄疾麾下部屬,頗受辛棄疾的賞識。 辛棄疾於淳熙八年被諫官王藺以“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十字彈劾罷官,就此閒賦在家。沈天青雖未受牽連,卻也是仕途不順,從軍已逾十三載,只做個小小的指揮使。 這沈天青對辛棄疾大人奉若神明,敬重有加。今年正月,辛棄疾門下範開編訂印行了一本《稼軒詞甲集》,送與沈天青數本。 沈天青如獲至寶,自己終日手不釋卷之餘,更是叫獨生愛子沈放每日讀習。 平日裡沈放讀書習字都是母親施教,所學都是《大學》、《論語》,四書五經之類。如今沈天青突叫孩子每日讀背辛詞,其母大為不喜,道:“詞為小調,難登大雅之堂,你看當下市井傳唱,曲風浮糜,所言盡是男歡女愛,粗俗不堪。孩兒年方五歲,你便教他這些東西,是想你沈家也出個柳三變麼?” 北宋之前,詞確實為“正經”文人所不屑。詞配樂而歌,但配的非陽春白雪王朝正聲,而多為番外胡曲夾雜琵琶調。隋唐時期逐步定調,稱燕樂雜聲。 多為伶人歌姬在宴席、勾欄吟唱。銷金之所,糜樂聲聲,活色生香,金迷紙醉,種種豔詞小曲,大行其道,詞名聲不佳,自也是難免。 五代有宰輔和凝,早些酷愛寫詞,入仕高舉後,特地叫人把以前寫的詞作全部付之一炬,所謂“相國厚重有德,終為豔詞玷之”,認為寫詞玷汙了自己的人格。 北宋歐陽修,其後人為其整理文集,將其中一些詞作定義為“他人偽作”也是怕玷汙了大儒的形象。 自東坡之後,詞的地位雖有上升,氣象日新。但在文人墨客看來,詞終是小道,所詠上雖也有邊塞之情,山水之樂,憂國之恨,市井傳唱,終究也還是以男女之情居多,不入大雅。 沈天青辯夫人不過,只好委曲求全,自己親自教習,並與夫人約法三章,沈放每三日可跟自己學辛詞一首,所教內容也須夫人審過方可施教,更不得耽誤四書五經的研習。 兩月之前,沈天青突然調任到裡縣來做指揮使。新官上任,公務繁忙,好說歹說教夫人代自己上了一課。 誰知夫人出工不出力,詞是教了背了,內容卻是一句不解,沈天青想到夫人孩童心性,不禁菀爾。 沈放見父親臉露笑容,不知何故,突地想起,展卷念道:“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晃楚老,楊民“什麼”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記之。這將軍就是李廣麼?” 他不識楊民瞻的瞻字,便唸作什麼。 沈天青摸摸沈放的小腦袋,意甚嘉許,道:“不錯,這故將軍正是說的李廣,你可知這李廣又是何等人物?”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