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只能是自取滅亡。
而人要養生,就必須平和自己的意念,清虛自己的慾望,保持自然無為的狀態。不有意去追求身體的強壯有力,也不貪圖身體上的享樂,那麼自然就能夠保持身體長生久視,健康長壽。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從這段經文和將夜所經歷的幻境中,將夜體會到了一絲養生的妙趣。
莊純在將夜身邊說道:“夜哥,這養生之道有開源節流兩重妙趣,我們剛剛看到的就是順其自然的開源之道,接下來我們將要看到節流的養生之道。”
“節流?怎麼個節流之法?”將夜好奇的問答。
“人處於世間,自然要為各種事情奔波,消耗自己的精力,所謂節流,就是從保有自己的精力下手。”
“那怎樣才能夠保有自己的精力呢?”
莊純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等待幻境出現。那幻境中,一位廚師模樣的中年大叔正在殺牛,莊純配合這個幻境,念出下面這段經文: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庖丁為文惠君宰牛,手觸肩頂、足踩膝抵等各種動作,牛的骨肉分離所發出的砉砉響聲,還有進刀解牛時嘩啦啦的聲音,都無不符合音樂的節奏,與《桑林》舞的節拍,《經首》曲的韻律相和諧。
文惠君說:“啊,妙極了!你的技術怎麼會高超到這個地步?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說:“我所愛好的是道,已經超出了技術的範圍。開始我宰牛時,見到的都是整體的牛,三年之後,就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我宰牛時全憑心領神會,而不需要用眼睛看。
視覺的作用停止了,而心神還在執行。按照牛的生理結構,把刀劈進筋骨相連的大縫隙,再在骨節的空隙處引刀而入。因為完全依照牛體的本來結構用刀,即便是經絡相連、筋骨交錯的地方都不會碰到,何況那大骨頭呢!
好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割;一般的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是用刀砍。我的刀用到如今已經19年了,宰過的牛也有幾千頭,可是刀刃還像剛開口的時候一樣完好無缺。牛的骨節間有縫隙,刀刃卻薄得沒有厚度,用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縫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刀刃的活動肯定有足夠的餘地。
所以這把刀用了19年還像剛開口時一樣。
雖然如此,每碰到筋骨盤結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難下手,依然惶懼警惕,目光盯住此處,動作放慢。動刀雖然很輕,整條牛卻嘩啦一聲立刻解體了,就像泥土被堆積在地上一般。我提刀站起,環顧四周,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乾淨收藏起來。”
文惠君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養生的道理了。”
'正文 第三百二十六章 養生………開源節流'
將夜和莊純看到的幻境就是庖丁解牛的過程,見識到庖丁高超殺牛技術,不說文惠君,就連將夜也明白了養生的旨趣。
確實如同純妹子所說,養生不僅要開源,還要節流。所謂開源就是讓自己的身體保持自然健康的狀態,享有旺盛的生命力,不讓自己身體內的森林,草原,平原失去自然的平衡。
而節流就是在生活中保有自己的精力不會過度消耗,如果人的生命和精力是一把刀的話,好的廚師一年要報廢一把刀,差的廚師一個月報廢一把刀,而達到庖丁境界的廚師,一把刀至少可以用19年以上。保養刀就像是保養生命,其中不懂得運用道,不知順乎,應乎規律的一般人,喜歡拿刀砍骨頭,讓讓事倍功半,又勞累生命。而能夠掌握道的人,能夠避開矛盾的糾纏,取矛盾之間中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