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則戰,反而觀之,可以故意製造死地,讓我軍置之死地而後生。
途有所不由,逆向思維,我軍由之,可以出奇。
敵人的軍隊本來應該擊殺的,但是有些敵人即使擊殺了,也得不到多少好處,反而生出制肘,所以軍有所不擊。
敵人的城池本來都應該攻取,但是有時攻取很難,得到的利益又不多,所以這個時候就應該反其道而行,城有所不攻。
敵人的土地,如果大軍遇到,本來都應該佔領,但是有些土地剛剛佔領,敵人就會奪回來,所以地有所不爭。
同樣的道理,君令本來應該接受,這是作為軍人的天職,但是的時候要知道變通,有時軍令可以不受。
以上所說的,都是關於軍爭之中的變通道理。所謂變通,必然要權衡利害,所以說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任何事情中有害必有利,有利必有害,關鍵是要把我這樣一個度。將表面上有利的東西用來害敵,而表面上有害的東西用來利己。
流袖問道:“什麼是將之無害?是指英雄麼?”
刀解釋說將之五害是解釋了王者不懂變通的五個弊端。
必死可殺,指的是王者剛猛而沒有謀略,一股腦的找人死鬥,沒有迴旋之地,這樣的王者很容易中敵人的計策而被殺死。
必生可虜,指的是王者臨陣畏縮,猶豫不前,這樣的王者很容易被敵人俘虜。
忿速可侮,指的是王者性格暴躁,容易發怒,這樣的王者很容易被敵人激將而失去理智。
廉潔可辱,指的是王者愛惜名譽,可以用言語侮辱他們,從而讓他們過於激動而失去理智。
愛民可煩,指的是王者過於愛惜自己手下計程車兵以及百姓,可以頻繁的騷擾他們,讓他們分兵,疲於應對。
因此,作為王者,變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能夠靈活的應對敵人的各種變化,同時利用敵人不通變化,為我軍謀利。
敵人不通變化之處,往往是他們進入慣性思維誤區的地方。比如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林中不能偷塔,但是有人就專門在林中偷塔,他們認為樹林中不能夠偷偷建立分基地,但是有人就利用他們這種慣性思維偷偷建立分基地,掌握經濟優勢。再比如說,人們潛意識中會認為敵人不會將分基地,營寨駐紮在自己基地附近的晶礦礦脈上,可是有人就是利用了這種心理,偏偏就冒險在附近建立分基地。
懂的變通的王者會用中立僱傭兵代替自己本國的部隊,用地精撕裂者代替本國的農民進行伐木。
懂得變通的亡靈魔修王者會用大墓地代替通靈塔,不僅節省木材,還能夠在農民被屠殺之後,快速的補充農民。
懂的變通的風翔精靈王者會用大樹,樹人代替自己計程車兵,可以進攻,也可以防守.
'正文 第三百四十八章 紮營與偵查'
關於兵法中的變易之道的種種細節,刀都大致的和兩人說了一遍,兩人都很是震驚,對戰爭的細節懂的越多,他們就對王者的事業越熱愛。
平時三人都各有事情,這次好不容易有機會,刀便決定一口氣多講幾篇。
孫聖兵道之中的下一篇是行軍篇,孫聖有云!
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渡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唯亟去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眾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
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軍旁有險阻、潢井、蒹葭、小林、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
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採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辭卑而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杖而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