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肯縱著她這樣放肆,“我不喜歡她,現在,可以吃東西了嗎?”
“恩。”亦笙顯然很滿意這個答案,粲然一笑,乖乖低下了頭。
就在紀桓以為自己可以風平浪靜吃完這頓晚餐的時候,卻又聽見剛安靜了沒多長時間的亦笙喚他的聲音。
“紀桓哥哥。”
“恩,又怎麼了?”他還是微笑著抬頭看她,覺得自己的好脾氣全都用在她一個人身上了。
“你聽過《長幹行》嗎?”
“沒有。”即便是回到紀家大院以後,他學得最多的也是商道西學,中國古典文學這一塊,接觸過的不過是皮毛。
亦笙也不以為意,自顧自背了下去,“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她只背了前面幾句,微微笑著,笑容裡帶著某種甜蜜而芬芳的味道。
紀桓靜靜的看著她,沒有說話。
“這是我爸爸媽媽最喜歡的一首詩,說的是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共同長大,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故事。他們兩個從小就比鄰而居,當小姑娘的頭髮剛剛長到能在前額留出漂亮的劉海的時候,鄰家的小男孩就每天跨著竹竿當小馬騎來,手持青梅繞著小姑娘的椅子轉來轉去。這一段幼年的美好時光,沒有猜忌,天真無邪。”
他其實並沒有太多感觸,卻順著她的意微微一笑,“的確是很動人的詩。”
亦笙忽而轉眼看他,“我不愛擺弄花草,你也沒有騎著竹馬成天圍著我繞來繞去,可是你會帶我去看西洋影戲,教我作難得要命的算學題,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算作和他們一樣呢?”
紀桓喝了口咖啡,笑笑,“我對古詩並不在行,你說算就算。”
“那你想不想知道下面一句是什麼?”
紀桓挑眉看她,示意她說下去。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她在心裡默默的唸誦,卻到底沒有念出來,只是在想,如果換作是我,一定不會浪費整整一年的時間去害羞。
“紀桓哥哥,你可不可以不要喜歡別人,因為我覺得你以後一定會喜歡我的。”
紀桓本是等著她念接下來的詩句,卻沒想到等來了這樣一句,有些好笑的看她,卻看進那雙盈盈眼波當中深蘊著的期待。
他心中輕輕一動,卻只是微笑著起身,“我已經很喜歡你了,小笙,人不可以太貪心的。”
“我們倆說的都不是一回事。”亦笙小聲嘟囔。
“走吧,我送你回宿舍。”
紀桓淡淡笑了下,眼睫微閉,在眼底投下濃重的陰影。
他的亦笙,是的,他並未愛上她,卻已深知,他終將失去她。
如同他無從選擇的宿命一般,掙脫不了,亦無法抗拒。
第十一回
一個人來到遙遠的異國他鄉求學,其間的孤單辛苦惟有親歷過才能體會,所幸,她是孤單慣了的,而因為有了思念的人,他鄉也就成了故鄉,所有的辛苦,都是心甘情願。
她的課業成績依然優秀,與新認識的同學友好卻不親密的相處,閒暇時候總愛去旁聽紀桓的課,最期待的是週末,偶爾,紀桓會抽出空來,帶她到巴黎郊外踏青,去塞納河畔漫步。
她的裙子在陽光下飛舞,回過頭,他在那裡,於是她心安的彎起唇角,給他最好的笑。
可是,這樣美好的時光卻是不常有的。
因為紀桓實在太忙了,除了課業,他還得料理紀家的生意,紀家是做錢莊生意起家的,生意遍及北平、上海、四川、福建等地,基業甚大,卻由於受通商銀行和一些洋商銀行的衝擊影響,景況日下。
紀父早年曾留日學習,初開眼界,回國後便做起了半吊子改革家,一心想要改良錢莊,重振家業,卻奈何總有心無力,於是一腔期望便全壓到了獨生兒子紀桓的身上,一面送他到西方學金融,一面不間斷的將錢莊臺帳等等一系列明細遠送重洋交到兒子手中,倒不是真要他隔著千山萬水來打理這個家,其時紀父的身子骨還算硬朗,這麼做不過是想讓兒子能及早明白自己的擔當和責任,並逐步熟悉家族生意,學成歸國後便於儘快接手。
紀桓自然知道父親的用心,從兒時開始,他就明白自己將會走一條與旁人大相徑庭的路,看不見盡頭,辨不出對錯,卻走一步,少一步,沒有退路。他唯一可以做的,只是隱忍和堅持。
他從很早開始,就不再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