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葛亮的父親姓朱,母親姓葛,母親臨盆前的一個月都陰雨綿綿,恰好在他出生的那個早晨,天亮了,這是他名字的由來。
……
聚友每次進攻戰術其實都打出來了,所缺的似乎只有手感,平日裡手拿把攥的球出了機會今天不是偏就是小勁兒。可籃球不一直就是這樣,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每次投籃僅僅差那麼一丁丁點,卻怎麼也投不中。
朱葛亮喘著粗氣,綽號“高位魔術師”的他活動區域集中在中路弧頂附近,這裡是他最熟悉的位置,本該是他的地盤,聚友進攻的手段主要依靠跑位和掩護,而朱葛亮便是這個戰術的軸心,並且此前的比賽裡他總能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務。
按照傳統籃球的進攻理念,中鋒應該佔據低位,大前鋒也就是二中鋒則站在高位,正是朱葛亮擅長的區域。如果從高處俯瞰,三名鋒衛球員多在兩個45度和底角三分線外穿插跑動,所以朱葛亮始終位於其他四名隊友的中央,別看得分不多,資料也不起眼,可實際上幾乎每次進攻他都有參與,或為運球手擋人,或為無球者掩護,或穩坐中軍朝防守薄弱處疏導傳球,或朝球執行的反方向移動拉扯開空間。
但今天情況有所不同,棄子眾一定深入研究了聚友的打法,無論對位上譚詩還是龐福艾他們都主動增加了對抗,哪怕處於空手狀態的朱葛亮也必須要承受對手的推擠,棄子眾的目的是要把他從罰球圓裡面推出去到三分線外,如此以來聚友將失去他們安插於敵方陣地裡的高塔,戰術上的縱深也會大大減少。
因此朱葛亮不可能退卻,讓出高位的話不但他變得毫無威脅,聚友超過一半的配合套路會化為烏有,於是他咬著牙跟比自己高壯得多的對手奮力肉搏。
“胖福!把他推出去!他就是個軟蛋,你行的!”
胖福是龐福艾的外號,站在場下肆無忌憚嚷著的是棄子眾的替補內線單若水,那個長相兇惡又嘴巴臭臭的傢伙。
接著,朱葛亮就感覺自己的腰被一個硬硬的東西頂住了,那是龐福艾有力的手肘。
此刻馮箏自底線兜出來接到郭無憂手遞手傳球,下一步他將橫移直至繞過朱葛亮做的人牆,從右路完成突破,這是聚友訓練中演練過無數次的配合,箇中關鍵正是朱葛亮這道牆。他每將對手朝籃筐方向推出一公分,馮箏繞牆後便能距離籃筐多近一公分,反之,如果他遠離籃筐,不但下一步馮箏繞過他的突破將從運一次球到籃下,變為運兩次球才能進入上籃範圍。
一次運球跟兩次運球的難易區別程度打過球的人都能理解,跟許多明星在某套體系下就能表現的風生水起,換了球隊一落千丈一樣,許多進球都是依靠如朱葛亮這種角色球員頻繁做出的不漲技術統計的藍領工作才完成的。
然而朱葛亮卻正在被龐福艾一點點推向三分線外。
“不,絕不能退讓。”朱葛亮壓低重心,在耳朵裡響著單若水聒噪嘲諷音的情況下奮起反推。
結局是顯而易見的,一寸,又一寸,他還是漸漸在對手強大的力量下失去了該有的位置,甚至反而擋住了馮箏的橫移路線。
有人可能會問這麼推人不吹麼?
關於搶位置這東西其實很玄學的,舉個例子吧,比如姚明當年剛進NBA的時候許多報道文章裡說他太瘦,總被對方內線推出三秒區,那種情況裁判吹了麼?當然後來姚明健身房裡瘋狂擼鐵成為聯盟首席低位大殺器打了所有質疑者的臉,可搶低位正常的推擠裁判肯定也是預設的。
可以這麼理解,確實籃球講究攻方有利,但無球對抗得到的哨永遠比有球得到哨的機率小,這是合理的。
所以朱葛亮的陣地失守了,馮箏被迫向外運球方才繞過像臥底一樣的朱葛亮,也失去了突破的可能。
同時棄子眾這次防守卻製造出三分線外讓夏太平單防馮箏的機會,並且還是個距離回合時間結束僅剩5秒的機會。
對腳步較慢的朱葛亮來說,5秒不足以再過去支援馮箏做第二次擋拆,因此他用自己最快的速度朝球的反方向移動,不但能把龐福艾帶走避免對方雙人包夾持球手,而且還可以充當遠端炮臺接應馮箏單打受阻後的傳球,要知道朱葛亮的遠投非常準。
誰知龐福艾不但沒去包夾馮箏,反而繼續貼住了朱葛亮。
朱葛亮是個定點空位射手,面前有防守的時候他的命中率就會急劇下降,馮箏瞭解他強投不行的情況,應該也不會再給他傳球。
既然弧頂位置搶不過,空位三分也不讓投,那我就去衝搶籃板吧,朱葛亮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