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已經服役10年之久的薩克森級也快了近兩節。
“納瓦林”號戰列艦是在吸取亞歷山大二世號設計的經驗教訓後,又俄國自己設計建造的另一型新式戰艦,該艦於1887年開工,1891年1建成下水,就在開戰前剛剛緊急入役,部分副炮尚未舾裝完成。
不過即便如此,“納瓦林”號依然是令德國海軍感到最為頭疼的存在。
該艦戰艦排水量為10206噸;兩座雙聯裝12英寸主炮前後沿中軸線佈置,值得注意的是其主炮為摸del1886式12英寸35倍徑火炮,發射無煙火藥,並且使用封閉式炮塔,副炮則是8門6英寸炮廓炮;最高航速也達到了當時當時戰列艦的較高水平:16節。
和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相比,德國海軍在噸位和主炮火力方面都全面落後,但在巡洋艦和速射炮方面則全面領先。
由於和德國海軍的設計發展理念不同,俄國海軍過分的重視鉅艦和巨炮,即便是巡洋艦也喜歡建造大噸位,高航程的大型巡洋艦,而不是建造數量較多的中型巡洋艦。
這主要是兩國不同的國情決定的,俄國由於沒有殖民地,所以對於中型巡洋艦的日常需求並不強烈,其次,俄國半內陸的性質也決定了其只要擁有少量強力的戰列艦便可以很好的保護自己的領海。
抱著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在開戰後第十天便傾巢出動,之後他們便全軍埋伏在里加灣,準備伺機出動和德國艦隊進行決戰。
德俄兩國交戰雖然主要戰場是在陸地,而且決定勝負最終也要靠陸軍。但就海軍決戰來說,雙方也是誰都輸不起的。
德國若失敗,不僅陸軍東進會變得十分困難,而且自身的海岸線將受到俄國的威脅,貿易必然會受到極大影響;俄國若失敗,結果會更悲慘,德國艦隊只要封鎖芬蘭灣,那麼俄國的海上貿易就將斷絕,而且德**艦還可以直接開到涅瓦河口炮擊彼得堡。
對於和德國艦隊決戰的前景,俄國海軍界普遍比較樂觀,他們注意到德國海軍在戰列艦方面全面落後,薩克森級的260毫米主炮甚至不能擊穿俄國戰列艦的主裝甲。
不過在技術日新月異,戰術手段不斷革新的年代,俄軍將領忽視了速射炮的巨大潛力,而從這場海戰起,速射炮的威力將被世界各國海軍所牢記。
由於俄國提前宣佈里加為不設防城市,因此德國陸軍兵不血刃便佔領了該城市。俄國考慮的倒是周全,因為在他們想來,里加早晚還是要收回的,既然不打算在這裡和德軍決戰,那麼自然也就沒有必要讓城市遭受無謂的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海軍倒是不急於和俄海軍進行決戰。經過數日的偵查,在摸清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幾乎全部軍艦雲集里加灣後,德國海軍司令阿爾伯特公爵採納了大本營陸軍總參謀部的建議——當然海軍參謀們大多也持此觀點——避實就虛,把巡洋艦主力撒向芬蘭灣。
雖然戰爭爆發後,出海的俄國商船數量銳減,但是兩天時間裡,還有有三條滿載著軍火從瑞典歸航的商船被德艦俘獲。
這一訊息令陸軍方面感到十分的惱怒,他們要求沙皇責成海軍派出部分軍艦返回芬蘭灣以守護自己的航線。此時,俄軍商船已經全面停止了進出波羅的海的活動,俄國所需物資基本侍從瑞典商人那裡轉手買入。應該說,從瑞典到俄國幾百公里的航線,俄國海軍是完全有能力加以保護的。
但是波羅的海艦隊司令別里科夫中將堅持認為海軍是一個整體,越是分散實力就越弱,有可能會被敵人各個擊破。
不過在陸軍強大的壓力下,他被迫命令一隻分艦隊從里加灣回航。此時,他已經對這支分艦隊以及自己的大艦隊的命運感到了一絲莫名的擔憂。
第八十九章 里加灣海戰(中)
分艦隊離開後大約半天時間,別里科夫將軍從小型通報艦“秋風”號獲得一則最新的德國海軍情報:德海軍旗艦“威廉國王”號出現在芬蘭灣入口處。
這則訊息猶如晴天霹靂,讓別里科夫將軍和艦隊的高層軍官大為震動。
如果德海軍旗艦出現在芬蘭灣,那麼這必然意味著德國的海軍主力已經集結在那裡。
“德國人的策略和我們一樣,都是攻其所必救。只不過,德國人比我們更能忍耐,所以他們笑到了最後。”別里科夫將軍望著南方的海岸,一陣嘆息。
“將軍,您是打算讓大艦隊全部回援嗎?”別里科夫的隨行參謀問道。
“是的,除此之外還能怎樣?我們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