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特別是“空巢家庭”和老齡鰥寡孤獨家庭,給老人們更多的物質援助和心靈慰藉,促進老人們身心健康,是做子女的基本義務,也是中國傳統的美德,同時也是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因素。
中國城鄉社會的結婚率在一九八一年達到最高峰(千分之二十點八)之後,此後開始逐漸回落,從一九八七年至今,結婚率呈連續下降之勢。近年來家庭、婚姻結構的另一個重要變化是,未婚同居現象迅速發展,並被社會道德觀念所默許。除被動不婚外,選擇性獨身和晚婚是導致結婚率下降的原因。初婚年齡推遲和獨身增多影響到初育年齡後移和生育率下降。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全國婦女的平均生育年齡在二十五點一歲至二十五點五歲之間波動,2000年為二十五點五歲,之後一直在攀升。同時,中國的離婚率還將會保持繼續增長的勢頭。而大城市離婚率的迅速攀升,挑戰了婚姻所特有的雙系撫育功能,讓人對婚姻問題不得不深思。婚姻對*關係的約束力在下降,越來越多的*不再借助於婚姻的形式,或者逃避這種形式的約束。
恩格斯曾經講道:一夫一妻制家族與對偶家族差異的地方在於婚姻的約束來得更堅固*,此種關係已經不能由某方任意地解除了。這時的通例已是隻有男子可以解除婚約拋棄他的妻子。男子的通姦權,這時已為習慣所保證(《拿破崙法典》曾確定地給丈夫這一權利,只要他不帶情人到家裡來),隨著社會進一步發展,這種權利也愈行得廣。(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第2章《家族》,生活書店,1945。)男權制是封建社會的支撐,家庭的穩定代表了男權制社會的穩定。恩格斯生動地闡述了一夫一妻制家庭之所以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