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3 / 4)

小說:中國式家庭面面觀 作者:

加大,房改房實施到位,不少居民家庭購回房改房,使原來的公房變為私有房,截止2003年末,有94%以上居民家庭住上私有產權樓房,比1998年提高51個百分點。住上單棟住宅佔42%,比1998年增長121個百分點;住上三、四居室佔54%,比1998年增長2。18倍;住上二居室由1998年的12戶減至2003年的2戶,減少10戶,擁擠戶基本上消除,居住條件不斷改善。住房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目前,100%居民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氣或管道煤氣,獨用自來水、廚房和衛生間,大部分居民家庭居住裝修得整潔美觀,客廳和臥室還裝上空調和配上高檔的傢俱,“富裕”小康從住房的變化也得到充分體現。

………【第四節 多樣化的家庭觀念】………

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全世界家庭數目急增,家庭規模日趨縮小,人們的家庭觀念發生變化,給社會帶來巨大沖擊,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傳統家庭模式一般至少包括夫妻和子女兩代人,並普遍存在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的現象,“四世同堂”是中國傳統社會典型的家庭結構,大家庭往往備受推崇,而“分家異炊”則被認為是可恥行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與觀念的變化,家庭規模逐漸縮小。20世紀70年代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後,出現了第一代獨生子女,三口人組成的核心家庭逐漸成為城市家庭的主流。截至2001年底,在中國35123。4萬戶家庭中,平均每戶3。46人。

隨著社會進步和時代變遷,為適應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傳統的中國家庭規模和家庭結構都在發生變化。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結構簡單化和家庭模式多樣化,成為中國現代家庭的主要特徵。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由於年輕人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提高,家庭觀念日益淡薄,對老年人的責任感也逐漸弱化,養兒防老的觀念淡漠,許多人選擇終身不婚,單身貴族已形成一個階層,甚至出現了新形式的混合家庭。他們當中選擇“丁克”家庭的人數增多。在父母離婚的單親家庭中,由母親撫養孩子的家庭居多,因為絕大多數女性有獨立的經濟收入,而且在離婚時財產分割照顧帶孩子的一方,使孩子隨母親生活成為可能。

時代的進步,中國人的婚姻觀念也在發生重大的變化。從前人們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認為“嫁雞隨雞”,把離婚當做是丟人的事情,如果一方提出離婚,另一方會強烈反對,甚至發生家庭悲劇。現在,對離婚時財產分割、債務、撫養費這些問題的關心,說明對於離婚這個問題人們已經發生了觀念的轉變,在感情無法維繫的時候,雙方考慮的是自己以後如何生活,如何開始新的人生道路。從這一點來看,人們似乎更加實際了,也更能以平常心來看待生活中的悲歡離合,這是一件好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觀念的變化也是正常的。

勞動力自由流動和婚姻家庭觀念轉變,是家庭模式變化的主要原因。在中國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業化生產與現代化生活,特別是非農產業迅速發展和農民的進城務工,需要勞動力自由流動,而幾世同堂的大家庭模式以及老弱病殘的拖累,不利於經濟發展和個人進步。因此,結構簡單、便於流動的小家庭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

在中國城市化和現代化的推進的同時,新一代群體為追求更大的個人價值和更多的生活享受,除被動不婚外,選擇獨身和晚婚的人數日益增長,生育率下降。另外,未婚同居現象的增多,也使家庭的傳統形式受到挑戰。婚姻家庭觀念的變化是中國家庭規模、結構和式樣變化的又一原因。一位新女性這樣評價自己的婚姻:我喜歡挑戰自我,不想受家庭束縛。我是受到多方面壓力並猶豫好久才結婚的,現在也沒有要孩子的打算,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且有了孩子會約束我的自由。

伴隨著家庭結構簡單化和家庭規模小型化的出現,一些新的社會問題也隨之而來一方面使“空巢家庭”(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夫婦家庭)和老齡鰥寡孤獨家庭增加;同時,中青年群體由於生存壓力的加劇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他們對贍養父母的方式有不同的理解,更傾向於以探訪的方式或以金錢的方式來孝敬父母。這樣造成了老年人更加孤獨、抑鬱、焦慮等心理不適現象的時有發生。而在農村,老人一旦喪偶或喪失勞動力,還可能面臨著貧困和生活無著落的危機。家庭對人們獲取精神安寧、鞏固社會及文化關係以及促使後代健康成長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每個老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都應該受到子女的關注。關懷每一個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