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2 / 4)

小說:千金帝姬 作者:蝴蝶的出走

載的,耳濡目染後早已成了她心中的鐵律。若是當日登基的不是宇文贇,想必她才會以為是天下大亂了。

況且她對北周的瞭解並不多,她一直以為先帝宇文邕是隻有宇文贇一個兒子的,此時早就沒有了禪讓制能者居之一說。若是隻有一個兒子,就算是個酒囊飯袋。為了這一脈興旺,也會將衣缽傳給他的。但若如蘭若所說,宇文邕有三個兒子,總不見得三個兒子都是一樣的貨色吧。宇文贇已經奇葩到了極致,難道是那兩個連他都不如,所以宇文邕才會從從瞎子裡挑了個瞎得輕些的。傳了皇位?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連生了三個個頂個都是混蛋。這機率也太低了些。

蘭若猶是那副表情,周盈卻突然由此聯想到一種她從前從未設想過的可能——難道宇文贇的昏庸,是他自己裝出來的?

史料上關於宇文贇的描述,多半是與他英明神武的老爹宇文邕比較下來的各種不成氣候,以及五後並立的荒唐風流,千年時間裡流傳下來,真的假的都只剩下幾個生硬冷冰的文字,就成了後人瞻仰前人用以參考的所謂歷史。

但她似乎忘了一點,歷史,也都是由人做記錄的,而且多半是由後代人來記錄的,一個朝代的衰敗必然是被另一個朝代的取而代之,王朝之間的興盛衰減,後者取代前者,說好聽點叫替天行道將天下社稷視為己任,但若說難聽點,不過是謀朝篡位而已。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篡位之人從來不會承認自己篡位,他們只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前主昏庸”“天命所受”一類冠冕堂皇的詞語來加以解釋,就像《封神榜》中對於武王伐紂的舉動解釋為“紂王昏庸無道,寵幸賤妃,濫用佞臣”,武王是天命所受這才揭旗而反,最終攻入朝哥結束了紂王的無道統治,但在後期的研究中,史學家們卻發現了截然不同的成果,那個迷惑了商紂王的狐狸精妲己自然是後人杜撰出的角色,但商超的地位確實比後世想象的要高,紂王的王后甚至還參與到了朝政中來,並非胡亂干涉,而是實實在在的幫輔,聽從良言是一個君王維護統治的必由之路,然而後世史料中卻將紂王此舉歸為“聽婦人言”,算一宗罪,而商朝人本身的好酒,則又稱紂王身上“酒池肉林”的一筆汙點。

說到底,前人已死,朝代已滅,如此鍥而不捨的抹黑,不過是在混淆視線,讓不明真相的後世之人看到所謂的“順應天意民意取而代之”,而不是謀朝篡位的醜聞。

由商朝之事再看如今的形勢,一直對歷史深信不疑的周盈也不禁被蘭若的那句話動搖了:或許宇文贇本就不是史書上記載的那般昏庸無能,昏庸可能只是他故意裝出來麻痺對手的手段,相反他很有可能是個極其聰明的人,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

而他的早死未必是“縱慾過度”,可能其中還隱藏著某些不為人知的深宮秘聞,他死後沒多久,楊堅披上龍袍搖身變為天子,不僅接管了北周,還一手決定了留給後世之人的史料上對於宇文贇的描述。

宇文贇被寫得越昏庸無道,他的篡位之名就越能被洗白一清,成王敗寇,便是這樣任人宰割的後果。

她之前為什麼沒有想到呢!

周盈突然有些後怕:那個一直被她當做沒有腦子好糊弄的皇帝,其實一直是在用一副“昏君”的面孔來麻痺世人,她以為自己用些小把戲來糊弄住了他,其實落在他眼中,說不定早就是她被禁足在此的累累罪狀。

真是她大意了,如蘭若所說那般,她將人看得太簡單了。

先前那股無名火早已熄滅。周盈深吸一口冷氣,重新坐下身來。

蘭若不知從哪裡找到了一隻小香爐,投了兩顆香餌進去,點燃。

嫋嫋香氣似乎帶著撫慰人心的魔力,周盈有些不安的心情在這香氣中漸漸平靜下來。

蘭若笑笑:“這香餌的功效很是不一般,只消一聞便能讓人寬心無憂,這宮中憂心之人不在少數。若能得了這樣的寶貝。必然會歡喜無比的。回頭我多送你些,你拿去送人,做個人情再妥當不過。”

周盈瞥了一眼那爐中明明滅滅的香料。突然想起了什麼,下意思的往後靠了靠,離那白煙遠些。

“這裡面,不會下著什麼毒吧。”

“別人的會有。留給你的不會。”

蘭若承認得很是自然,倒讓她無話可說了。

周盈突然萌生出些許破罐子破摔的頹廢想法。她本就不算什麼聰明人,無非就是靠著點小聰明立世,這裡的人比她聰明縝密的不知有多少,論心機她玩不過。原本以為還有“知曉未來”已做傍身,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