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一揮:“撤什麼撤?就在那放著,我們還要把你這篇文章置頂,放到首頁呢,我已經通知後面的技術部門了,這篇文章就放在主頁最顯眼的位置上,給我連續放著,什麼之後,咱們和大眾的這場戰爭結束了,什麼時候在拿下來。小齊,你別擔心,無論什麼時候,咱們公司都站在你身後的,他們大眾想要告你,那就得先把我們告了再說,再者說你作為一個新聞記者,寫的文章,完全寫的都是大實話,你怕什麼?他們大眾,如果有種,咱們就和他們打官司,去國外找幾家第三方的評估機構,把他們的發動機拿去做測試,看看到底是他們在說謊,還是在咱們在說謊?我靠,一家明知道自己設計有缺陷的企業,居然還敢惡人先告狀,我就不信他們還能有禮啦?他們要打官司,咱們和他們奉陪到底,要是不把他們徹底搞臭,老子就不姓李!”
李錚說話很大聲,因為他確實是不怕,大眾的車子發動機設計有缺陷,這在行內,只要你懂得發動機,都知道這不是秘密。
為什麼他們的車子,在美國買不過日本車,美國車,還不就是因為人家美國人懂車?
說實話,他們那發動機燒機油的毛病,其實不是什麼大事,只要你懂車,而且願意隨時在車子後備箱裡放一瓶機油,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那是在國外,畢竟國外的空氣質量好,油品質量好,但是在國內,這就是大事。
這幾年國家雖然不說,但是很多人都能夠感受很明顯,那就是咱們國內的空氣質量在變差,大量的工廠的成立,讓咱們的空氣汙染程度比以前嚴重的多。
平時空氣裡的小粉塵就不少,而在北方,沒到了春秋季節,因為風沙侵襲的緣故,空氣的質量就會更差。
使用大眾的車子,空氣質量本來就不好,再加上油品雜質還多,再加上還燒機油,大眾的車子其實發動機很脆弱,出現拉缸發動機報廢的事情不在少數,尤其是在北方,這樣的事故機率,幾乎能夠達到百分之二三的地步。
這要是在國外,發生這樣的高事故機率,這款車子早就被曝光出去了,可是在國內,一來咱們沒有什麼太專業的汽車媒體,二來也是因為汽車的普及率不算高,所以很多老百姓對汽車的那點事也不關心,再加上大眾的公關能力很強大,就算有顧客投訴,他們也能搞定媒體不曝光,最後只能是讓消費者吃啞巴虧。
而且這年頭,國內的汽車企業,尤其是合資車企的日子可不要太好過,稅率只有百分之十一,而民營自主車企要上繳的稅率卻要高達百分之二十多。
而且因為背靠的是國內的國營車企,他們手裡掌握的資源就更多。
顧客因為汽車質量來投訴,首先很多媒體就不予受理,不能曝光,二來很多這時候國內的汽車消費者根本就不懂車,一旦車子的發動機出了問題,他們拿去修理的時候,人家售後部門一句話,你自己操作不當,就會讓你根本無從辯解,根本就不會往設計缺陷這樣的問題上去想。
這樣一來,就更加造成了大眾在國內市場越發的肆無忌憚,沒有監督,沒有媒體的制約,消費者說話沒聲音,他們有什麼可怕的?
現在居然有媒體來揭短,在他們看來,這家媒體簡直就是自不量力,自己找死。
而李錚和潘想卻並不這樣看,這場戰爭他們算是蓄謀已久了,之前他們幾次和老闆交流的時候,老闆的語氣裡都體現出了對大眾那淡淡的不滿的味道。
後來兩人還和李逸帆深入的交流了一番,李逸帆也把大眾的一些不好的地方告訴了他們,而兩人一聽,確實是有道理。
後來他們兩人還專門組織了一次關於大眾車主的普查,這才發現,原來大眾這個品牌真的不像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美好。
為什麼日本車才一進入華國市場,就受到熱捧,為什麼那麼多人明明知道,日本人不好,可是還是願意去買日本車?
你再看看那些買日本車消費者的年齡,再問問他們的經歷,很多人以前都是買過德國車的,可是德國車的使用體驗,並不能讓他們滿意。
並不是所有人都因為日本車駕駛簡單,裝配精良,價格便宜,省油,採取買日本車的,而有很多人都是因為他們的第一步德系車的駕駛感受,和後來的售後服務並不能讓他們滿意,所以才轉頭來購買日本車的。
而還有很多德系車主,在買車的時候,並不懂車,就是為了前面那個能讓他們感覺有面子的大眾商標去的,結果買了大眾的車子之後才發現,這車子小毛病甚至一點都不比國產車少,而發動機燒機油的問題,更是讓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