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待活捉溫嶠後,要親手將他的舌頭拔出來。
可是,遲了!晉明帝決意討伐王敦,部署已定,於太寧二年(公元324年)下詔歷數王敦的罪惡。王敦*然大怒,再次起兵進攻建康。然而,此時他已重病在身,只得命其兄王含為元帥,與錢鳳等率水陸大軍五萬,直撲建康南門外的秦淮河。叛軍在兵力上佔優勢,又是拼命而來,兵鋒頗銳。東晉方面統率秦淮河北岸諸軍的,正是大將溫嶠。溫嶠見寡不敵眾,就下令燒燬河上的浮橋。明帝正想親自率軍進攻叛軍,聽說浮橋被燒,以為溫嶠膽怯,大為惱火。溫嶠解釋說:“眼下宿衛部隊人少勢弱,四方援兵未至。叛軍狼奔豕突,萬一危及社稷,後果不堪設想。陛下何必愛惜一座橋?”過不多久,王含、錢鳳率叛軍蜂擁而至,卻被阻隔於秦淮河南岸,無法前進,時間一長,士氣漸漸衰竭。東晉方面的援軍卻在蘇峻、劉遐等率領下,源源不斷地開赴戰場。溫嶠看準時機,與蘇峻等一起,夾水猛擊叛軍,大敗王含。王敦接到敗報,又急又怒,一命嗚呼。叛軍土崩瓦解,王含、錢鳳都被殺死。延續二年的王敦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