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1 / 4)

小說:東晉名人小傳 作者:千頃寒

他一生最大的貢獻是如何教養後代成長。他自已一生為後代著出了榜樣!這是王獻之一生政治生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他最偉大的業績。

二、藝術的發展

他一生的藝術不守舊,而是與父不同,且字身喜帶長形,這就是他的成就、也是有別於他的父親。

他家學淵源、學習勤奮是不可少的。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的成功實在是不偶然。

他的發展有他的輝煌!他寫的草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他的父親父子稱二王。

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

王獻之的書法藝術,主要是繼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規,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傳世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家學的承傳及自己另闢蹊徑的蹤跡。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拓”轉為“外拓”。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裡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侷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鉅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三、婚姻

王獻之一生中有兩位正妻。一位是他的表姐郗道茂;一位是東晉簡文帝的女兒新安公主司馬道褔。另外,王獻之與其妾桃葉的故事歷來是民間傳說中熱門的話題,據說他曾作《桃葉歌》以送佳人。

原配郗道茂

郗道茂與王獻之青梅竹馬,相識相知。“東床快婿”王羲之娶的妻子就是郗鑑的女兒,也就是郗道茂的親姑姑。王羲之不僅與郗曇姻親關係緊密,而且交情深摯,有書記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當年是贈給郗曇做殉葬品,後因戰亂被軍閥掘墓盜出。郗道茂到婚嫁年齡,王羲之便替七子王獻之向郗家提親。王羲之和郗曇均是公元361年離世,而王獻之的母親於早前也已去世。當時兩人成婚不久,面對至親故去的接二連三打擊,兩人相互扶持,共濟患難。郗道茂和王獻之少年夫妻,情真意重,志趣相投。王獻之雖然一生宦途順利,但其人狂傲不羈,宦情淡泊,熱衷於書畫藝術,鍾情碧水秀山之間,郗道茂一直相伴左右,夫唱婦隨,兩情洽洽。郗道茂與王獻之生有一女,名玉潤,不久夭折,後無所出。

續娶新安公主

王獻之風流蘊藉,乃一時之冠,新安公主仰慕已久,便離婚要求皇帝把她嫁給王獻之。皇帝下旨讓王獻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王獻之深愛郗道茂,為拒婚用艾草燒傷自己雙腳,後半生常年患足疾,行動不便。即便如此仍無濟於事,王獻之只能忍痛休了郗道茂。郗道茂父親已死,離婚後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籬下,再未他嫁,生活淒涼,鬱鬱而終。

據《晉書》,王獻之離婚後曾寫信與郗道茂,有記載的內容如下:“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常苦不盡觸類之暢。方欲與姊極當年之足,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姊耶?俯仰悲咽,實無已無已,惟當絕氣耳!”王獻之對道茂一直心懷愧疚,在他奄奄一息之際,做法的道士問他平生有何憾事,他長嘆道:“沒什麼別的事情,只是後悔與郗家離婚。”簡文帝與徐貴人(徐淑媛)所生之女司馬道福(餘姚公主、亦稱新安愍公主),許配給東晉大將、明帝之婿桓溫的兒子臨賀郡公桓濟。寧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