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給邊軍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和歷史不同的是,原本被徹底擊毀的關寧鐵騎,建制和傳承好歹保留了下來,這就使得明軍在遼東依然有著和後金一戰的能力。更別說,經這一次戰役之後,大明也會認真發展火器吧?
好吧,這是內閣需要頭痛的問題,孫承宗表示自己好歹是完成任務了……
後金南下,大淩河戰役就這樣草草的落下了帷幕,說出去或許都會被當成一個玩笑。只是在幾天之後,張弘斌得到了此戰的詳細資料,卻是認為這場戰役,給未來的歷史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第一,後金依然完成了他們最初的戰略目標,說穿了就是阻止了大淩河城的修建,不過從戰報可以看出,這似乎是這次南下的附帶目標;
第二,祖大壽如同歷史一樣投靠了後金,這對遼東邊軍來說是一個打擊,而且榜樣的力量是可怕的,更別說祖大壽在遼東經營那麼久,哪裡沒有一些門生舊部的,以後說不得這批人也不會安生了。
第三,大規模的火器投入使用,同時獲得了奇蹟一般的戰果,這無疑會讓後金和大明把更多的經歷放在火器的研究這方面上,要麼就是想方設法從自己這裡弄到圖紙仿製。說到底,就是華夏地區的戰爭史,會自這場戰役之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冷兵器的落幕會被加速,熱武器的上臺時間會縮短。
但不能忽視的是,騎兵在很長一段時間,至少在重機槍被髮明以前,騎兵依然具備一定的戰鬥力,尤其是遊鬥。這次大淩河之戰,關寧鐵騎這個建制沒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