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成寡薄’,至十九年‘恆暘肆虐,禾苗盡槁’,‘菽麥無收,窮困極矣’。”
這些都是王書輝從現代蒐集到的,萬曆年間的大型的自然災害。
不過,按照王書輝蒐集到的湖廣地區的自然災害情況上來看,整個湖廣地區,在天啟年間並沒有什麼大規模的自然災害。
後來王書輝才想明白。可不是麼,能上史書的,肯定都是像萬曆年間的那種,動不動就涉及七八個州府,連續兩三年的大型災害。像他突然遇上的這種,涉及幾個縣城,但是還沒出荊州府一個府地界的災害,肯定是不會上史書的。
復興會對於周邊幾個縣的大旱災還真的是有點反應遲鈍。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復興會在各個村,已經連續進行了三年的農田水利建設在發揮作用。
過去,這些地方種植的主要作物只有水稻一種。這些水稻還都是本地的水稻。產量低不說,既不抗旱也不抗寒。動不動就會出現減產絕收的情況。
現在,這些基地村則完全不同了。
首先,他們種植的是王書輝從現代帶過來的優質良種。而且還都是王書輝根據小冰河氣候專門選擇的抗旱抗旱產量高的品種。水稻還不是主要的。除了個別一些冥頑不靈的老頑固堅持種植水稻之外,大部分基地村都已經開始玉米,地瓜和土豆輪種了。這些作物的產量那是很驚人的。
其次,復興會早在兩年前就開始在各個基地村組織大家進行農田水利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