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北方的高拱成了內閣首輔,整個大明朝上層的風格喜好為之一變。濃油重醬的北方菜開始風行北京,順帶著山東黃酒這種原本是用小米釀造的上不了檯面的黃酒在北京的銷路也好了起來。
和父親不同,年輕的黃守宗一方面對於自己的黃酒釀造技術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四處拜師求教提高自己的釀造水平,更是在北京城內到處尋找優質的水源。另一方面,黃守宗有著更加強烈的事業心和成功**。
在他的努力下,黃家黃酒開始在北京城內有了一定的名氣。
農業時代的北京城因為沒有汙染,降水也比較豐沛,所以還是能夠找到相對優質的水源的。
在黃守宗接掌家業一年之後,他就在一處有著優質水源的地方建成了一家酒坊。酒坊後院是專門釀造黃酒的作坊,酒坊前面則是一家規模不算太大的酒館。
有正經的手藝,賣的東西質量優秀,家裡還有在吏部當差的親戚(黃家投靠的親戚是吏部的吏員),黃守宗的買賣並沒有受到政權上層的人事變動的影響。這家名字叫做柳泉居的小飯館兒就這樣一直開了下來。
黃守宗二十歲的時候開創了柳泉居,一直以來,黃守宗一直保持著經常到飯館兒裡轉一轉的習慣。已經八十多歲,早就把飯館兒的經營交給了兒孫輩的黃守宗一直也放心不下自家的買賣。要不是這兩年世道實在不太平,他恐怕還要像以前一樣,每天到飯館兒裡面坐上一會兒。
餐飲行業可以說是社會經濟狀況的晴雨表。從天啟中後期開始,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