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他也都大體瞭解。所以回到武昌,專門抽出一天時間聽了一下黨委政務院和軍委的工作彙報之後,王書輝就收拾行裝到地方調研去了。
他這一次選擇調研的地方是距離武昌不遠的漢川農場。因為漢川農場就在漢江邊上,所以王書輝沒有乘車出行,而是在武昌搭乘了一艘開往襄陽方向的客貨兩用船。
這艘三百多噸蒸汽輪船其實是以貨運為主的。在船上只有一個很小的客運區域。二十多個乘客坐在這個區域裡並不怎麼太擠。在相對封閉的空間裡,乘客們很快就開始攀談起來。
王書輝在湖北呆了這麼多年,雖然在說方面還不太在行,但是他已經能夠很清楚的聽明白湖北地區的大部分方言了。靜靜的聽著乘客們的交談,其中一個被大家稱為張老爹的人,引起了王書輝的注意。
張老爹看起來年紀應該在六十歲左右。不過在這方面王書輝不敢肯定。古代人和現代人不同,一般都顯得比較老,張老爹也有可能是四五十歲的人。
和湖北地方的大部分年輕人喜歡穿復興黨的制服式的短裝不同,張老爹像大部分有些年紀的本地人一樣,穿的是復興黨服裝廠生產的那種簡單化了的明代服裝。外面是一件淺藍色的右衽交領的外衣,裡面是一件圓領的現代樣式的套頭襯衣。褲子是那種現代樣式帶褲鼻兒的褲子,繫了一條皮質的褲腰帶。
從張老爹的烏紗大帽和皮質褲腰帶以及乾淨的布鞋上看,這個老人的家庭條件應該是不錯的。但是吸引王書輝的不是張老爹的穿著而是他說的那些話。
。。。
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
張老爹是個童生。【全文字閱讀】
童生這個詞聽起來挺萌的,但是可別小看了童生這個詞,這是個讀書人的身份。
在明朝,童生的身份意味著在科舉考試中已經透過了縣試和府試了。只要再參加了院試並且透過了考試,那麼這個人就獲得了秀才功名。取得秀才功名的讀書人可以享受免除徭役,見縣令不跪,在打官司中不被動刑等封建特權。
明代的科舉制度規定,想要成為進士,要經過縣試府試院試。取得秀才功名之後,再參加鄉試,考取舉人功名。在得到舉人功名之後再參加會試取得貢員功名隨後參加殿試,最終才能取得進士功名。
也就是說,想要從一個普通的讀書人變成一個封建士大夫,至少要參加三次以上的科舉考試並透過考試才可以。哪怕就是一個作為最基層士大夫的秀才,也最少要參加並透過三次考試才能實現。
所以說別看童生還不是正經的功名,但是這也意味著人家已經有了參加院試考取秀才功名的資格。不過從童生到秀才這個過程可不簡單。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滿清王朝時期,多次出現過百歲童生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作為最基本的秀才功名有多難考了。
張老爹的實際年齡和王書輝的估計相差不多,他今年已經五十七歲了。早年間家境還算好的時候,張老爹連續多年致力於考取功名。
讀書考功名,那就意味著家裡的一個青壯年完全不參加任何的生產活動。在農業社會里,一般境況的家庭是無法支撐的。
張老爹從十七歲開始讀書科舉,一直堅持了十二年的時間。到了他三十歲的時候他還是沒有考取秀才功名,但是家裡的情況已經沒有辦法支撐他繼續讀書科舉下去了。在現實的壓力下,張老爹放棄了科舉到縣裡的一家店鋪裡當了賬房。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的時間。
張老爹的運氣還算不錯,他所在的店鋪是他的一位遠房堂兄的產業。他的這位堂兄對他比較器重,在他做賬房幾年之後,就把他提成了店鋪的大掌櫃,店鋪上下的事宜都由他來掌控。
二十多年的時間,二十多年在商場上的摸爬滾打,張老爹從一個讀書不成的書生成了一個經驗豐富的掌櫃。他經營的同成布店成了襄陽府裡數一數二的買賣。
在復興黨接管襄陽府之後,因為張老爹的東家,他的那個遠房堂兄是個純粹的商人,並且在復興黨的土地置換政策中表現的非常配合,所以他的店鋪和生意復興黨都沒有進行干預。
藉著復興黨鼓勵工商降低商稅革除攤派的東風,原本把復興黨視為洪水猛獸的張老爹抓住了機會,作為襄陽府最早吃螃蟹的人和復興黨簽訂了長期的供貨協議。幾年下來同成布店不僅沒有在復興黨接管襄陽的過程中受到損害,反而還越發的興盛起來。
用了三年的時間,因為復興黨的政策極大的降低了經營成本官府方面的各種吃拿卡要的同成布店在張老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