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3 / 4)

小說:時空之門1619 作者:你妹找1

在一個普通的中原省份裡,一個鄉的人口最少也在十萬人上下。在黑龍江那種人口密度小的邊疆省份,一個普通的農業鄉,人口最少也在兩三萬人上下。

所以,從實際控制人口上講,王書輝還不如一個現代的鄉長。他目前掌握的人口,也就是個現代社會的鄉長能夠掌控人口的零頭而已。

要知道,後世的中國,全國人口可是在十四億上下的。明朝晚期,沒有發生農民起義和外族屠殺之前,即使是最為鼎盛的萬曆中期。當時全中國的人口,也就在一億人左右。而且,明代中國的人口分佈還極為不平衡。這不到一億的人口,還大部分分佈在中原地區和江南地區。

所以說,王書輝發現,明朝末年的土地矛盾和清朝末年的土地矛盾,明顯的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清朝末年的土地矛盾,是資源矛盾和制度矛盾雙重結合的產物。也就是說,清朝末年的中國,實際耕地面積和巨大的人口之間的矛盾,造成的人均耕地面積不足是矛盾的一個方面,而封建社會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則是矛盾的另一個方面。

明朝末年的土地矛盾,則是自然環境變異(小冰河氣候)導致的嚴重減產,造成的人均糧食佔有量大量減少的問題,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導致的生產資料,也就是土地過度集中的問題。

以王書輝手頭的調查資料上看來,目前的他掌握的三十多個鄉村裡,在他眼中很多具有極大開發價值的土地,像這個時代其他大多數地方一樣,在明朝末年普遍的沒有得到開發利用。而且他發現,那些土豪劣紳佔有的土地,無不是極為肥沃的,灌溉便利的熟田好地。可是,很多農戶即使給地主劣紳做佃戶,也不願意開發那些到處都有的荒地。這種現象,讓王書輝非常疑惑。

王書輝的這個疑問,很快就從他手下的家丁口中得到答案。原來,在古代社會里,普通農戶是不具備開發荒地的能力的。

直到這個時候,王書輝才明白,為什麼自己控制的各個村莊中,參加民兵的人越來愈多,甚至於有一些村子,都開始組建民兵二隊了。

耕牛和優質的鐵製農具,這些在王書輝眼中很普通的物資,在古代中國這個農業社會中,是極為稀缺的寶貴物資。

可是,即便王書輝掌控了三十多個鄉村,十幾萬畝的土地,以及上萬的人口。王書輝能夠在這些鄉村中動員出的實際人力,也不過是不脫產的,受半軍事化的訓練和管理的,一百多個人而已。這新多出來的一百多個青壯年的民兵,並沒有解決王書輝的人力緊缺問題。

王書輝現在看著管的人力物力不多,連個後世的鄉長都算不上。可是,就目前的階段來說,搞教育,辦工業,練部隊的事情,就已經讓王書輝覺得手忙腳亂了。

即使掌握了幾十個村子,間接控制了上萬人口,可是王書輝卻發現,自己想做的事情,什麼都做不起來。他發現,根本的原因也不是別的,居然是王書輝作為中國人,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問題:人力資源緊張。

王書輝需不需要人口。實際上,他太需要人口了。無論是農業上,工業上還是軍事上,為了實現控制整個湖廣地區這個目標,他都需要大量的人口。

就農業上而言,雖然將土地按照每人五畝的規格,給無地和少地農戶進行了土地分配。但是,王書輝目前的土地佔有量還是相當巨大的。就目前的情況看,分給農民的土地,只佔王書輝名下土地的三分之二。

還有近五萬畝的土地,目前處於拋荒狀態之中。拋荒的原因就是,沒有足夠的人手,對這些土地進行耕種。

從工業上講,王書輝從現代重新運回的小高爐,正式的運營了起來。在王書輝的全方位的培訓下,二十多個明代的“工人”,終於初步的掌握了小高爐的基本操作。

實際上,在現代社會里,一個受過幾天專門培訓的技術人員,加上七八個完全沒有文化的力工,就能操作這種小高爐了。

後世的小鐵廠,小鑄造廠是遍地開花的。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小高爐裝置,做到最大限度的推廣。這些安裝簡單,操作容易的小高爐,實際上已經被製造這些裝置的廠家,進行了操作的傻瓜化了。

這些明末的,王書輝親手培養出來的工人們,不過是缺乏實踐而已。在搞爆了一個小高爐,炸死了兩個佛山鍊鐵師傅之後。工人們沒有了可以依靠的力量,沒有了有經驗的鍊鐵工匠的幫助。他們就不得不按照手冊,一點一點的進行摸索。

這種按部就班的辦法,反倒讓他們的工作更快的走上軌道。就目前而言,如果不是鐵礦石的供應時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