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地區的群眾也好,普通的明軍被俘士兵也好,他們的革命熱情都非常的高昂。他們的革命立場都非常的堅定。今天上午,一個剛剛聽完我宣傳的我黨土地政策的被俘明軍士兵就對我說,他老家大辛店鎮的地主老財特別的反動,肯定是我們復興黨的革命物件。他非常強烈的要求加入復興黨,要給我們帶路,去革了那個地主老財的命。”
“昨天的時候,教導長對我說山東地區因為農業生產水平比較低,所以當地的土地矛盾要比湖北地區的嚴重的時候,我還不太理解。今天和我們這個班的被俘明軍交流了一下之後我才知道,原來在山東這裡,一畝好地種出的麥子,年產量還不到一百五十斤。我這麼算了算,因為一年只能種一茬莊稼,山東人民在七層租子的情況下,每畝地一年下來的收成還不到四十斤。”
“這麼看來,山東群眾的革命熱情高昂,就比較好理解了。”
在解決了五千個登萊兩營計程車兵之後,魯東根據地多了五千名革命熱情高昂,對復興黨非常擁護的生產建設兵。
在此之後,以一個營的老生產建設兵為骨幹,一個五千五百人的生產建設兵團就被組建了起來。這個魯東第一生產建設兵團隨後在一個營復興軍正規軍的領導下,經過了一個月的訓練之後,立即就對登萊地區的地方衛所進行了收編和改造。
到1629年四月末,整個登州和萊州地區的地方衛所的土地和人員,全部都被複興軍接管。
與此同時,復興黨魯東軍區在本地區徵召的三萬名當地戰士也完成了新兵訓練。
以三千老兵為骨幹,以三萬新兵為基礎,從1629年四月開始,復興黨在魯東根據的土地革命工作開始正式展開。
。。。
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
參加完批鬥會回來,邢寶成心裡非常的不安。【】
邢寶成家只有七畝多的地,遠遠低於復興黨的人規定的“人均佔有土地十五畝為地主”的數量。算起來,因為自家還得佃地種,所以自己家最多也就算是個佃農,連自耕農都很勉強。
革命是個什麼意思,雖然讀過幾本書,但是邢寶成早就忘光了,所以對於這個革命的意思,他根本就不知道。但是看到本村最大的地主,在棲霞縣裡也排的上號的大財主邢大太爺被那夥子年輕的後生吊上木頭架子活活吊死,邢寶成也明白,這個復興黨人口裡的革命和造反的意思差不太多。
窮人當家做主這種話,在邢寶成聽來,就是造反的大王們忽悠老百姓的謊話罷了。讀過書的邢寶成知道,除了三皇五帝那個時候,天下就沒有老百姓當家做主的道理。倒是復興黨燒了邢大太爺家放利錢的賬簿子和欠條,這對於老百姓來說還是挺實惠的。
邢大太爺死了,邢家的幾個老爺少爺也被複興黨的人宰了,這回再燒了賬簿欠條,不管以後邢家的什麼親戚過來收大家的欠賬,大家也不會認的。
除了燒掉了欠條賬簿對大家有實實在在的好處之外,從邢家分出來的那些糧食布匹之類的東西,邢寶成卻覺得不能動。這些東西都是有數的。雖然家家戶戶都分到了,可是以後邢家的什麼親戚回來追究的話,這事情沒法抵賴。所以邢寶成早就想好了,這些東西都要保管好了,等人家來要的時候好還給人家。
邢各莊和大部分明朝末年的村莊一樣,村裡絕大部分人家,都是依附於本村也是整個棲霞縣裡都排的上號的大地主邢大太爺家生存。村子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邢大太爺家的長工佃戶。除了幾家邢大太爺的近枝宗親以外,像邢寶成這樣自己還有幾畝地種的那是非常之少的。
邢寶成自己還能儲存住七畝地,不是因為他和邢大太爺家有親戚。說起來,在邢各莊裡,所有姓邢的人家都和邢大太爺家有親戚,可是邢大太爺也從來沒有因為這點親戚的關係就少收大家的租子和利錢。
邢寶成能夠保有土地的原因,那是因為邢寶成有點其他人都沒有的本事。邢寶成讀書識字還能打的一手好算盤。這點本事,讓邢寶成在邢大太爺的莊子裡,能夠當一個兼職的賬房。每到秋天收租子的時候,人手不夠的邢大太爺家都會把邢寶成找過去幫忙。就憑著這點面子,邢寶成家的地才保住了七畝。
當然了,雖然家裡還有七畝地,雖然邢寶成有能寫會算的本事,雖然邢寶成在邢大太爺家裡可以當上兼職的賬房,可是這些外部條件並沒有使得邢寶成的日子比別人好過到哪裡去。
上頭有個年過六十的老母親,下面有四個十幾二十郎當歲的兒子,加上邢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