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沒有轉基因,不給養殖的雞鴨豬牛羊打激素灌藥的話,中國的十四億人口裡至少要有十二億人會被活活餓死。
因為按照馬爾薩斯和洪吉亮的人口理論來分析的話,沒有生產力的革命性進步,中國這塊土地上,能夠承載的人口最多不超過兩億人。
不過在明朝末年這個時空裡,王書輝對於生產力發展的必要性有著更加直觀更加深刻的認識。在小冰河氣候導致的嚴重氣候異常下,在平均畝產不超過三百斤的糧食生產下,每畝地能夠多產上哪怕一斤的糧食,那都意味著一條人命,一個家庭的生死存亡。那些反對農業科技發展的公知聖母們,大可把嘴閉上。
不管王書輝怎麼想,反正對於藍大槐來說,誰要是在他面前說畝產兩千斤的土豆不該存在,畝產三千斤的地瓜不該種植,畝產八百斤的水稻不該生產,一個半月出籠的肥雞不能吃,那他都會毫不猶豫的揪住這個人的脖子,把他塞到蒸汽機帶動的那個木工大鋸下面去,用極快的速度把他的腦袋鋸成兩半。
親眼看到肉雞的養殖規模和出籠速度之後,藍大槐在吃到雞肉燉土豆的第一時間裡,就流下了眼淚。一方面是因為吃到肉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則是他想到自己的老父親老母親,以及他的第一個兒子,都是在饑荒的情況下因為飢餓而死去的。
現在的他可以敞開肚皮吃糧食,甚至可以吃到香的讓人掉舌頭的雞肉。在藍大槐心裡,他責怪為什麼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