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
。。。
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
朱由檢其實早就看過鎮守太監的報告了。早在三邊總督楊鶴、撫臣胡廷宴和延綏巡撫嶽和聲上報朝廷之前,陝西當地的鎮守太監早就已經在給朝廷的奏報中說的很清楚了。所謂陝西民變其實不全是民變,或者說根本就是兵變引發的民變。
鎮守太監在報告中明確的告訴朝廷,陝西、山西和河南等地目前越演越烈的民變,其實是全是地方督撫因為過度掠奪和欺壓地方駐軍(軍戶)和邊鎮士兵導致計程車兵逃亡後和山陝地區因為士紳欺壓和自然災害導致的災民結合之後的產物。
所以說,山陝地區現在愈演愈烈已經變成燎原之勢的流寇造反,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連年不斷的天災,另一方面倒是地方督撫官員和士紳地主們過度剋扣掠奪導致的*。
朱由檢這個人性情實際非常的奇怪。因為沒有接受過正統的帝王教育,因為常年的被儒生和儒家典籍的灌輸洗腦,這個人缺乏作為皇帝的意識,反倒是有些像個食古不化沒有把書讀通的迂腐儒生。
所以說,朱由檢這個人不相信作為皇帝家奴,最忠誠於皇帝的宦官們的話。他反倒是認為文官們都是讀聖賢書出身,所以文官們才是最可靠最正直的人。而那些宦官們因為他們天生的邪惡和姦佞,所以他們說的所有的話都不可信。
但是朱由檢可以不相信鎮守太監的話,但是現如今已經不是地方鎮守太監說這樣的話了。陝西巡按御史吳煥已經上書朝廷把陝西當地的糟糕情況清楚的告訴了朝廷。
原來,早在幾年前,有“關中鴻儒”之稱的陝西三邊總督武之望和據說是岳飛後代的延綏巡撫嶽和聲就都己病入膏肓,無法履行職責了。
面對四處肆虐的兵變民變。陝西巡撫胡廷宴自欺欺人,每逢州縣報告“盜賊”之事,就不分青紅皂白訓斥一頓,認為這些盜賊都是饑民,來年夏收有了糧食以後,自然就會解散,對民變隱瞞不報。
然而到了現在,陝西全境各地州縣,洛川、淳化、三水、略陽、清水、成縣、韓城、宜君、石泉、宜川、綏德、葭耀、靜寧、潼關、陽平關、金鎖關等地已經全部都有流賊活動。
胡廷宴和嶽和聲看到問題越來越嚴重,地方上已經完全無法控制事態了。可是他們卻仍舊不想向朝廷報告。雙方仍舊在推諉責任。胡廷宴抱怨嶽和聲轄區的邊兵作亂,嶽和聲則指責胡廷宴轄區的駐軍造反。
陝西巡按御史吳煥看到問題越發不可收拾,流寇已經有了向外省蔓延的趨勢,所以他才在前不久向朝廷報告了真實情況。他在奏摺上說,盜賊初起時邊賊少土賊多,如今都是精銳的騎兵,動不動就是七八千人,兩位巡撫隱瞞不報,互相推諉,是導致形勢迅速惡化的主要原因。
新皇帝朱由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搞明白,原來所謂的陝西民變根本就是打著民變旗號的兵變。所謂的土寇和邊賊,根本就是朝廷的地方駐軍和長城沿邊軍鎮士兵。他本來寄予厚望的督撫文官們真的是一群只知道吃拿卡要虐待軍卒民眾的混賬東西。就是這麼一群混賬東西,給朝廷惹來了這麼大的麻煩。
朱由檢發現,這群文官還真的不如魏忠賢這些太監呢。要不是因為事情鬧的太大了瞞不住了,這群東西居然還想要繼續敷衍自己呢。
按照朱由檢原先的計劃,他是想要先把朝廷上層清洗一遍,把忠於魏忠賢的閹黨換下去之後,再開始收拾地方問題。可是現如今,因為陝西全省大亂,山西、河南等地的饑民相應造反,流寇已經有了向外省蔓延的趨勢。湖廣巡按御史(復興黨炮製)也報告了有陝西、山西、河南的大量流民進入湖廣的狀況。
所以朱由檢現在還沒有辦法立即對朝廷上層進行劇烈的人事變動。他只能繼續依靠魏忠賢來穩定他還不怎麼熟悉的朝政。
然而魏忠賢現在已經完全的瞭解了新皇朱由檢對自己的態度了。他對於朝政已經完全的放手只等著被髮配南京。在這種情況下,朱由檢想要向他討些主意也不怎麼現實。
其實皇帝和大臣的關係,和現代的具有濃郁的權力封建味道的官僚體系內的上下級關係是很相像的。
新領導不信任並且打壓老領導的親信。老領導的親信知道自己肯定是被新領導冷落的下場,所以就會在工作中出工不出力。這個時候,如果新領導有著比較成熟的領導藝術,就會使用各種手段安撫老領導的親信,讓他幫忙穩定情況。只有當新領導掌握住了大局之後,老領導的親信才會被徹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