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朱之瑜這樣統治階級意識明確的讀書人來說,衛六這種社會經驗豐富的老百姓對於“變化”這種事情卻適應的非常的快。
衛六看到朱之瑜三少爺有些不以為然的表情之後,對他說道:“三少爺,老六我大字不識一個,可是我也知道三少爺對於這復興會可能有些不服氣。但是呢,我老六也要和您多一句嘴,我們這些跑海的人都知道一個道理,就是到了什麼廟就得念什麼咒。”
朱之瑜對於衛六的印象頗好,所以聽到衛六用餘姚土話說了句有意思的俗語,他就饒有興趣的問道:“哦?此話怎講?”
能跟讀書人聊聊天賣弄賣弄自己的見識,特別物件還是家裡的少爺,所以衛六對朱之瑜說起話來就沒有那麼許多的顧忌了。他有些得意的對朱之瑜說道:“到什麼廟念什麼咒,這道理還是小人和一個閩南的老海商學來的。”
“小的過去出海到過日本,去過呂宋,跟著那個老海商見過不少的世面。那個老海商就常教訓我說,咱們天朝的人到了別人家的地盤做生意,就不能老端著天朝人的架子了。畢竟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出海,為的是賺錢。”
“所以到了紅毛夷人的地方,不妨多念念什麼邪穌保佑。到了纏頭土人(信仰阿拉教的南洋土著)的地盤上,也可以多唸叨幾句阿垃至大。反正念上那麼幾句又廢不了幾口唾沫,而且這麼做總能在紅毛人和纏頭土著人那裡多幾分安全,好做幾分買賣。”
衛六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