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朱舜水訪武昌4。。。
。。。
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
衛六一個大字不識。【閱】他雖然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可是頭腦的條理性卻是很強的。
關於這一點,一方面有先天性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和實踐的積累有關係。當一個海船的船長,必須要具備這樣的能力,不然他是很難在複雜的航海條件下,把一艘風帆動力的船上的船員調配明白的。
衛六來過武昌府不止一次了。但是他被複興會的警察抓住卻只有一次。經歷了一白天在木籠子裡的示眾和一晚上鐵籠子的關押,衛六可從來沒有在武昌府裡再犯過一次毛病。
衛六去過日本,去過呂宋,在自己的祖國大明朝也生活了很長的時間。可是在這些地方,衛六都沒有產生過當地規矩很嚴的感覺。衛六來武昌雖然有十來次了,可是每一次他在武昌逗留的時間都沒有超過五天的時候,所以總的來說,他甚至不能算是在武昌正經生活過的人。
但是,經過了那一次嚴酷的懲處,衛六還是對武昌產生了這樣一種印象。似乎他身邊的那些朱家的夥計賬房之類的人,也都有相同的想法。
可是真要是叫起真兒來,衛六還就真的很難說出為什麼武昌府規矩很大。而且,衛六想了半天之後發現了另一個問題。似乎復興會這個勢力強大的商會,好像把官府該做的事情給搶了。
“在武昌城裡,復興會的規矩比官府的規矩大。復興會的人比官府的人說話好使。”
衛六雖然是個有著類似於半商、半工、半匪身份的遠洋船長的身份的人,可是從本質上說,他仍舊是個老百姓。所以在對朱家三少爺朱之瑜介紹復興會的時候,他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點明瞭復興會在武昌府的地位。
朱之瑜就是再怎麼反對現在大明朝的主流意識形態,就是他再怎麼具有反叛意識和創造精神,可是從他讀書人的身份地位來說,他仍舊是一個講究名正言順的封建讀書人。
所以,朱之瑜聽了衛六的話以後,第一個反應就是兩個字:“僭越”。
從科學社會學說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問題的話,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帶有明確或者模糊的階級特徵。就拿“僭越”這個詞語來說吧,如果從詞義分析它的話,“僭越”這個詞無非就代表了“超越本份做事情”的簡單意思。可是要是從科學社會學理論的角度來看待這個詞語的話,我們就能夠發現,這個詞語本身是有社會性質限制的。
僭越這個詞所表達的“超越本分做事情”的背後是一個明確的社會等級的概念。也就是說,只有在等級社會里,才存在不同的等級具有不同的社會地位,不同的等級具有不同的權力的事情存在。
當然了,能夠明確的產生等級意識的人,宏觀的劃分有兩種,一種是統治階級出身的人。統治階級有自己明確的階級意識,他們概念明確了或者透過實踐發現了社會等級不僅存在,而且這種社會等級的存在有利於自己。
另一種則是被統治階級出身的人了。被統治階級也就是老百姓大部分缺乏明確的社會等級意識。這並不是說老百姓在生活實踐中沒有感到等級的存在,而是他們被統治階級的愚民政策所矇蔽,認為自己的命就是這樣的,自己天生下賤。甚至於他們會從迷信的角度出發認為自己的苦難生活是因為前世有罪之類的無稽原因導致的。
朱之瑜或者是一個在思想上相對進步相對開明的讀書人。可是他仍舊是從他本階級的立場出發來看待問題的。作為一個有著明確的封建統治階級意識的封建讀書人,朱之瑜對於復興會這個他理解上的商社,在武昌府能夠取代官府的職能產生了下意識的反感。
出生和生活在資本主義萌芽的江南地區。本家族的主要收入是依靠具有近代企業性質的織坊和商社提供的。但是依靠著祖輩、父輩和兄長的官僚身份從事商業貿易活動的紅利生活讀書的朱之瑜身上具有典型的權力封建體系下的官僚資本家家庭成員的思想特徵。
在面對著代表著封建秩序本身的國家利益的時候,朱之瑜這樣的人敢於反抗,或者說具有反抗的意識和勇氣(反對政府商稅)。可是在面對可能動搖權力封建體系這個他們所依存的落後制度的事物的時候,朱之瑜又會產生本能的反感。
所以用一句現在正在流行的網路詞彙來說,明朝末年確實產生了相對進步的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這種具有濃郁的權力封建成分的官僚資本主義性質的資本主義萌芽對於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意義,只能說“然·並·卵”。
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