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說道,
“黃司長多慮了。”黃興身邊的特情司司長王士珍說道,“此等飛艇以炸彈攻擊炮臺兵陣等固定目標可為利器,我車正行駛中,飛艇之彈無法照準,是打不中咱們的。”
孫綱聽了他的話不由得微微一笑,王士珍本來是袁世凱手下的得力干將,在“中華帝國”成立的時候出力極多,而且率軍打死了毓賢,數次擊敗“討逆軍”,可以說是一員“能將”,袁世凱兵敗自殺後,他和唐紹儀等“袁軍舊部”聽從了馮國璋的勸告,率殘兵請降。華夏共和國成立後,曾有人想追究他們這些人的責任,但李鴻章等人出於維護國家安定團結的局面考慮,公佈了“大赦令”,沒有對他們進行“清算”,王士珍等人自袁世凱死後,心灰意冷,本打算回家種地,不再參與到政治當中,但孫綱知道了他們的經歷後很為他們惋惜,於是給他們分別去了信讓馮國璋代轉,王士珍等人對他的“不計前嫌”深感意外,也十分感動,於是都投入到了他的麾下,分別在軍務部被孫綱委以重任。
後來孫綱在見到了已經快四十歲的王士珍本人之後,看到了他額頭上的刺目的傷痕和缺了無名指的左手,大驚之下一問,這才知道,這些都是甲午年王士珍在朝鮮戰場上同日軍血戰時留下的“印記”。
王士珍告訴孫綱,他那時是葉志超麾下的炮隊統領,曾經同日軍數度交鋒,給日軍以重大殺傷,可是因為葉志超臨陣脫逃的關係而受到了牽連,結果戰後被長期閒置,後來被袁世凱看中後籠絡於麾下,從那以後就一直跟著袁世凱混了。
當孫綱知道王士珍也是甲午戰爭中一起同日本人血戰過的“老人”後,十分高興,和他作了一番懇談,表示現在新國家成立,正是用人之際,決不會再計“前嫌”,希望他能夠安心助他自己一臂之力,王士珍對他的“禮賢下士”很是欣賞和感動,就留了下來。
從剛才王士珍和黃興的對話就可以知道,王士珍的戰場經驗要比黃興多,而且對新武器的認識和體會也更加深刻。
關於中國陸軍改換重機槍的時候,曾有人提議給中**隊裝備法國的哈乞開斯氣冷式重機槍,王士珍表示反對,他見過日軍曾裝備使用過這種氣冷式重機槍,各方面效能相比之下,並不如看起來大但實際卻較輕的馬克沁重機槍好用,在聽了他的解釋之後,軍務部軍備司最後否決了在中**隊當中裝備哈乞開斯氣冷式重機槍,而是採納了他裝備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的意見。
中國陸軍現在裝備的馬克沁重機槍在孫綱的要求下,一概加裝了防盾,用於在戰鬥中保護射手,各軍對這種新型的重機槍都十分滿意,中國陸軍的制式裝備,也開始發生了新的變化。
無評論,不讀書!不廣告,無收藏!《蝴蝶》已經一百四十萬字了,沒有一天斷更過,但點推收藏都不多,難道是因為沒有廣告的原因?也是,從上了架就再沒廣告過刀請求大家再給點動力,不管是點選推薦也好,收藏月票也罷,通通的砸過來吧!
精彩無限
(四百六十三)山海關之戰的真相
孫綱畢竟是從後世穿越而來的,對陸軍武器裝備的認識也是超越這個時代的人很多的,他深深地知道機槍在陸戰戰場上的重要性和以後將要發揮的重要作用,一戰時的“絞肉機”塹壕戰在他的腦海當中可以說“根深蒂固”,所以他不但在中**隊當中大力推廣重機槍的應用,還想為中**隊配備一種輕機槍。'中文。'
這個設計輕機槍的任務,他已經交給了天工公司。
不管中國的軍工人員能不能設計出來,給他們一個課題指明以後的研究方向讓他們“鍛鍊”一下,也是相當重要的。
“此等飛艇攻敵,好則好矣,然弊處尤多。”王士珍還在和黃興討論飛艇的問題,王士珍說道,“其行過緩,體積又大,敵若以火箭或炮擊之,或中一彈一箭,全艇不免焚燬,兵士無一能存,可謂危險之極,若以之專為高空偵察之具,則敵無所遁形,可謂適得其用。”
“如此說來,以之攻海上來犯之敵,恐亦不能了。”黃興聽了王士珍的話,有些失望地說道,
孫綱聽了黃興的話不由得一愣,看樣子黃興居然想到了用飛艇去炸軍艦的說。
“飛艇不擅攻敵,飛機則可。”王士珍說道,“將來,這飛機非為海陸軍之大敵不可。”
“飛機留空不能過久,行不能過遠,效能遠遜於飛艇,飛艇攻敵尚屬不能,飛機如何能行?”黃興不解地問道,
“克強有所不知。王先生是吃過飛機的虧的,有親身感受。是以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