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3 / 4)

小說:三國演業 作者:大刀闊斧

焉耆、疏勒三國崛起,稱西域三大強國,三十六國總人口達五十萬,兩個漢中尚且不及。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設西域都護府,名為烏壘城,在輪臺國內,是當時漢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當時西域都護由皇帝親自任命,三年一替,從未間斷。

當時輪臺國是個城郭之國,都護府直接對其統轄,輪臺王曾多次受皇帝親召幸朝。

漢朝另設定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行政、軍事、機構,對當地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封以王、侯、將、相、大夫、都尉等官職,他們均受西域都護府的管轄。

漢末,廢西域都護府,設西域長史府,名義上收涼州刺史節制,治柳中城,職能更為齊全。

建安十三年年底,也就是楊錫擊殺軻比能的七個月以前,馬超率軍西出玉門關,打破了西域寧靜。

馬超依龐德之見,進入西域後並不停留,一路往西,殺至西域都護府,佔據其地,命各國前來朝拜,尊自己為西域王。

各國前來朝拜,還需有一個條件,必須送上精壯人口以為王庭守衛,少者千餘人,多者三千人。

西域諸國哪裡肯從,紛紛拒絕。

這卻正在龐德算計之內,馬超並無征討他國理由,既然諸國拒絕西域王徵召,那馬超便找到了一個牽強的藉口,從此馬超開始了統一西域之路。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平等條約

建安十三年冬,馬超領軍擊破樓蘭。

樓蘭人口極少,只有不足兩千戶,總人口不足一萬五。

馬超以柳中城為王庭,自稱西域王,戰後剩下樓蘭戰士兩千人,取半數併入西域王府。

至建安十四年五月,馬超越發壯大,以柳中城為中心,西域北部諸國皆誠服,兵馬至三萬人。

馬超兼領西域王府大將軍職,自領中軍一萬,其下分馬休、馬鐵、馬岱、龐德四人為大將,各領軍五千,於建安十四年六月,殺至龜茲國、烏壘國、所向披靡,定西域中部。

本來馬超擔心自己坐大,會引起涼州夏侯淵兵出玉門關,不想楊錫擊破軻比能訊息傳遍天下,曹操急令夏侯淵領軍回鄴城,部署塞邊防禦。

於是馬超馬不停蹄,繼續征討,南下取精絕、小宛等國,一直殺至崑崙山腳下,又命龐德為前將軍,領馬岱、馬鐵共一萬五千人馬,西擊至蔥嶺。

馬超沒有見過楊錫,只聞其名,但這次他還真得感謝楊錫。

不是楊錫及時攻破軻比能,鬧出大動靜,哪裡會有他再次崛起的機會。

六月,步度根聞軻比能被滅,懼怕楊錫來攻,只得南遷至雲中郡內部地域,尋求曹操庇護。

曹操命曹仁領軍五萬,與步度根互為犄角,有命夏侯淵領兵五萬,出漁陽郡。

自此,北方邊塞曹操竟然由西至東,雲中郡、漁陽郡、遼西郡各屯兵五萬,加步度根兵馬,達二十萬大軍。

除了荊州十萬大軍,這些幾乎是曹操老底了。

但曹操還是不敢進攻。

因傳言又起,楊錫竟然自阿米爾帝國奪得一種火藥槍,為轟天炮縮小版。

經過探子描述,此種火藥槍步兵兵團在其面前沒有任何用處,就算是軻比能的五萬騎兵,竟然都沒有在兩萬火槍兵面前翻出浪花。

曹操對於火藥的研發,更為迫切,將賈詡也逼得更緊。

再說大鮮卑城,滅了軻比能,趕走步度根,基本就定鼎塞外霸主地位。

於是楊錫命甘寧領本部三萬人馬,另撥六千火槍兵,兩個營的兵力歸其統轄,讓其繼續在漠南草原,擊破各個鮮卑、東胡部落,盡遷其人口王大鮮卑郡。

楊錫並不想浪費人力物力在漠南廣袤地區了,現在人口還不夠,能將遼西草原這南北各兩百公里土地開發好,至少可以成就一個三百萬人口的大郡。

經此一戰,俘虜十餘萬,加陸續來投奔的其他東胡部族,大鮮卑郡人口突破了百萬,這便是資糧。

大鮮卑城大勝,無疑給扶餘國的戰爭帶來了一劑興奮劑。

扶餘國人都知道,只要大鮮卑城不倒下,扶餘國就算安全。

就算公孫康打敗了扶余**馬,辰河商會也必然插手。

公孫康也看到了此點,曹操的軍馬也之間調動,不見出塞,公孫康自然知道,曹操不欲與楊錫開戰。

沒辦法,公孫康只得收起野心,再次約大鮮卑城談判。

大鮮卑城卻不給機會,沒有任何迴音,這把公孫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