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完全沒有資料的東西,我無能為力。”但它犯難了。
楊銘找辦法:“如果我讓人去對它進行成分分析、化驗和其它專業裝置的資料監測,你是否就能夠在這個基礎上,找出仿製的方案來?”
“只要資料足夠,我可以做到!資料越豐富,我的精確度就越高!”智慧回應道。
楊銘懂了:“然後你就可以用幾千億次,幾萬億次讓人類絕望的運算能力,傻瓜式的找出最終能夠成立的辦法。”
“是的。”
它沒有很強的智慧創造能力,比如現實裡完全沒有的東西,楊銘想讓它去製造只存在於概念的,它只能無解。
但存在於現實的東西,比如電池,它能夠結合技術,迅速在電池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測試,把它的容量提高到理論的極限!
如果你覺得理論不夠準確,那麼給它接入現實,讓它操控更多的機器、機器人去進行操作,理論和實驗結合,效率會再度飛起。
楊銘確實是兌換了外掛助手。
應用得好的話,實驗室能夠裁掉90%的人手了,剩下的這些只需要彌補人工智慧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它太依賴資料,但現實有變數。
因為科學家那種偶然靈光一閃、突然頓悟,這就不是它能擁有的。
不過這些影響就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情況很少!
就這麼短短接觸的一個下午,它就幫楊銘搞定了兩項生物製藥問題,只需要在現實中進行驗證,進行臨床試驗!
它還輕而易舉給他的賽車設計,完成了大跨越的升級;如果給它接入研究中,手裡的恢復液也肯定是輕鬆就能攻克的技術!
楊銘的第一想法是商業王牌!能夠最好最快的把科技商業化,在技術優勢下,沒有人能成為競爭對手,壟斷市場還有什麼難?
然後是他腦海裡那些很獨特的創意,都可以在現實中更快實現!以前是覺得分身乏術,想做好電動車都很忙了,還要同時兼顧就太難!
但是現在能夠把更多的研發階段重擔,交給它!自己只需要擔任指揮官的角色,再考慮該讓手下什麼機構,推出這項技術,革新科技!